■全媒体记者 洪 瑾
本报讯 魏塘街道小东门社区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破解“店面多、老旧小区多、人员复杂”所带来的基层治理难题,打造“幸福合伙人”共治体系。今年以来,通过商居联动、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一幅“一家人、一家事、一家亲”的和谐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破难题
街区治理焕新颜
小东门社区在册总户数2425户,户籍人口6228人,新居民约3000人,1240家店面密布街区,业态繁杂。面对这一治理挑战,社区党委以“六干争先”为引领,建立“街区合伙人”响应机制。
通过“一户一表”走访,摸清商户与居民需求,联合多部门对思贤商贸中心实施“焕新工程”:改造给水管道、安装集中充电桩及消防三件套、修缮破损楼体外立面……“以前漏水、充电难,现在管道换了,充电桩也配齐了,做生意更安心了!”商户王女士的感慨,折射出改造的实效。
针对商户中的流动党员归属感不强等问题,社区党委成立街区党支部,以党建联席会议、联建活动等方式凝聚党员商户力量。“现在党组织就在身边,我们不仅找到了归属感,还能带动其他商户参与社区治理。”党员商户李老板坦言。
社区更在街区设立7个红色驿站,提供免费缝补、健康义诊等服务超15000次,商居壁垒悄然消融,街区活力全面释放。
老旧小区焕活力
三方协同激活治理动能
社区内8个开放式老旧小区曾因管理缺失、矛盾频发困扰居民。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纽带,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治理体系。
辖区内的日月星辰小区,创新推出嘉善县首个“诚信制”物业服务模式,将物业收支、服务履约全程公开。“以前物业账目不清,现在每笔费用、每次服务都透明化,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居民张阿姨的话语道出社区治理之变。
为激活居民自治力量,社区还将8个开放式老旧小区中热心肯出力的党员凝聚起来,全部组建业委会,形成“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楼道长+党员志愿者”治理网络。今年以来,排查安全隐患55处,调解矛盾20起,并在小寺弄南区安装道闸系统,治理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
此外,社区还创新组建“红巷轻骑兵”队伍,吸纳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从广源桥上外卖小哥张桃气勇救轻生女子,到如今70名骑士志愿者常态化巡查隐患,这支队伍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送餐路上发现井盖破损、垃圾堆积,随手拍照上报,问题很快解决,感觉自己成了社区的‘一份子’。”张桃气的话语,道出多元共治的活力。
精准服务暖人心
打造“幸福合伙人”民生品牌
面对复杂的人员结构,社区以“安家”为目标,构建“邻里合伙人”保障机制。
针对老年群体,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巡回点,让老人“不出小区看病配药”;针对新就业群体、双职工家庭,连续三年开设寒暑假爱心托班,提供15种免费课程,服务3600余人次。“孩子暑假有人管、有课学,我们上班也放心了!”家长陈先生点赞道。
新就业群体同样被纳入“幸福合伙人”体系。嘉善县首个骑士加油站解决“休息难、充电难”,连续5年的暖“新”行动——冰红茶派送、免费理发、电动自行车维修,以及党群中心门口的夏日凉茶,让户外工作者感受“家”的温暖。“这里凉茶管够,还能充电、热饭,社区把我们当自家人。”快递员小刘的感慨,正是服务温度的写照。社区更与饿了么合作,助力新居民“家门口”就业,今年已推荐30人入职。
“‘幸福合伙人’的核心,是让治理从‘独角戏’变‘大合唱’。”小东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力表示,“未来,我们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轴,深化商居融合、优化物业共治、拓展服务半径,让‘一家人、一家事、一家亲’的理念扎根社区每个角落。”
从杂乱街区的焕新,到老旧小区的蝶变;从精准服务的温情,到多元共治的活力,小东门社区正以“幸福合伙人”模式,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在这片土地上,党建引领下的共治力量,正持续绘就民生幸福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