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欣怡
9月的示范区,秋风裹挟着桂香,也送来跨域学子的成长佳音。统一招生、跨校选课、毕业互通……一批批来自青浦、吴江、嘉善的跨域学子,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踏入校门。
自2020年示范区职业教育跨省域招生启动以来,在示范区执委会统筹协调下,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合力推动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让越来越多学子跨省就读了心仪的专业、实现了职业梦想。今年,执委会联合两省一市教育部门在示范区内指定6所职业学校(青浦、吴江、嘉善各2所),遴选“3+2”、“3+3”、五年一贯制优势专业,安排面向示范区初中毕业生开展跨省中高职衔接招生。青浦区推出9大优势专业,释放26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名额;吴江区开设11大优势专业,提供105个中高职衔接入学机会;嘉善县以8大特色专业推出90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名额。各区域专业设置紧扣地方产业特色,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培养格局,充分彰显了“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职业教育区域特色。
嘉善学子吕天凤就在跨域教育中找到了成长沃土——她就读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丝绸中专办学点(苏州丝绸中专)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这一专业不仅是江苏省优质品牌专业,更深度绑定吴江本地特色丝绸产业,将产业实践需求直接融入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
初到校园时,吕天凤曾因陌生环境有些忐忑,但专业学习很快让她安下心来。“适应后发现,专业课特别‘接地气’。纺织实训课上,老师完全按照吴江丝绸产业的实际需求教,从原料鉴别到面料性能检测,每一步都手把手带我们练,哪怕是很小的疑问,老师也会掰开揉碎讲清楚。”吕天凤回忆,最难忘第一次独立织出带有吴江传统云纹的小样,“老师特意拿到全班展示,那一刻觉得自己真的摸到了丝绸专业的门道,特别有成就感。”
示范区跨域招生的融通共享政策,打破了地域对教育资源的限制,让原本“固定”的优质资源“活”了起来,不仅让跨域学子学到实用技能,更帮他们清晰看到未来发展方向。
两区一县共同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跨域学子打通了“学技能、明方向”的成长通道。今年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张书恒便是这一机制的见证者。
来自嘉善的张书恒在校三年期间不仅斩获上海市奖学金、校“优秀团干部”等荣誉,还代表学校参与长三角教育交流活动。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训课程与实践项目,他系统掌握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技能,在2025年第十一届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拿下电子设备装调与应用项目三等奖。
“示范区中高职衔接跨省招生政策,让我跨省学到真本事。学校的产学研模式更帮我摸清了航空维修行业的门道。”张书恒坦言,课堂所学与企业的实践深度融合,让他不再迷茫,“我要在航空维修领域继续深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十足信心。”
下一步,示范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示范区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全面对接的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科研攻关、项目孵化培训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