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回家看看”不如“常回家干干”

  ■秦  岭

  马上过年了,阖家团圆的日子就在眼前,家中的父母已经开始张罗过年的饭菜,满怀喜悦地等待着孩子们回家团圆。不过,父母在期盼中,也有一些发愁,甚至害怕,因为过个年实在有些累。

  孩子们拖家带口回家,吃的喝的,父母都得提前准备,过年这几天的饭菜,就够老人受的。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回家,客厅里、房间里挤满了人,喝茶、聊天、嗑瓜子、打游戏,不亦乐乎,辛苦一年了,就等着吃父母做的菜,尝尝小时候的味道。厨房里,父母伛偻着身子,忙进忙出,煎炒烹炸,就为了给孩子们做几顿好吃的。过了年初二,孩子们出去逛了,可亲戚来了,父母又得招呼亲戚,一顿饭连着一顿饭,等年过完了,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睡几天,恢复一下疲惫的身心。

  过年是开心的日子,常回家看看父母,父母也从心底高兴,但是,过年又成为父母的“负担”,身体累得吃不消,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所以,笔者觉得,春节,要给父母“减负”。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但是,孝心不能止于“回家看看”,更不能觉得在外辛苦一年了,回到自己家了,还要像小时候一样在家里“躺平”。父母年纪大了,已不再年轻力壮了,所以,“常回家看看”不如“常回家干干”。孩子们要认领任务,年夜饭,除了父母的拿手好菜,孩子们也要认领几个菜,这才是真正的“团圆饭”。回到家里,要去最需要你的地方,不是在客厅沙发上“葛优躺”,而是要往菜场里去、往厨房里走,买回父母爱吃的菜,拿起菜刀、铲子,炒出“孝心”佳肴。春节回家,一句“爸妈,我们回来了”之后,后面要说的是“拖把在哪里,我来拖地板”“我来做菜”“我来收拾”……回到家里,不是喝茶聊天,享受春节的热闹和祥和,而是要看看厨房、卫生间,有什么老人觉得不方便的地方,需要改造和添置的,看看老人吃的药还够不够,看看老人气色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什么变化。

  小时候最盼望过春节,父母会操办一切。现在长大了,还让父母操办一切吗?给父母“减负”,不要让春节变成父母的“劳动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小杜鹃
   第04版:影像·评论
过年了
“常回家看看”不如“常回家干干”
年味变淡了?那就让它再“浓”起来
调休,爱你恨你都很难
春节,要年味不要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