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是一种奇迹

——读《在人间》

  分享者:君亭

  读完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真挚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人间艰辛成长的历程,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磨砺与挑战的时代。

  《在人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以阿廖沙的视角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下层社会的生活面貌。书中最多的就是对小市民的描写:鞋店的老板与学徒、船上的斯穆雷、善良的外祖母、马尔戈王后、裁缝的妻子、面包店的老板、一群群的大学生……在这些人物形象的背后是复杂的、或温暖或冷漠的人的情感,这几类人在书中也都有描述。

  有的人像石头一样,沉默并忍耐一切。典型的代表就是作者的外祖母。上帝是她的信仰,是她遭受痛苦和不公待遇时的倾诉对象、精神支柱,也是她碰到喜事、高兴事的感恩对象。可是与其说外祖母是上帝忠诚的信徒,不如说宗教是外祖母自我麻痹的麻醉剂。在充斥着痛苦的生活中,外祖母选择了借上帝之名的“忍耐”。这种“忍耐”已经超出了美德的范围,它面对欢乐时克制,面对欺凌时默不作声,外祖母正是黑暗统治下麻木的心灵残缺的人们的代表。

  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极其恶劣的。他曾在鞋店当学徒,受到过店主的剥削和虐待;他也曾在船上当洗碗工,经历过社会的冷漠与无情。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利用一切机会读书,书籍成为他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支柱。

  读着阿廖沙的故事,我不禁为他所遭受的苦难而心疼,同时也为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在困境中,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始终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一颗追求知识的心,就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还有的人像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这类人在书中是最多的,他们并不用忍耐来欺骗自己,他们在生活的大染缸中漫无目的地漂着,直到完全与染料一个颜色。生活的痛苦折磨着他们,但他们对生活并没有太深入地思考,对善的东西也不刻意追求,对恶的东西不太抗拒。比如那个哥萨克的兵士,人性之光偶尔在他的身上闪现,机缘巧合下他也能将人性的恶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并不愚蠢,可他们的心是糊涂的。

  还有的人以一种冷冷的孤傲,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他们是马尔戈王后、船上的伙计斯穆雷。这类人能清楚地感受到身边的善恶是非,他们都有着坚强的外在与一颗善良温和的心。“坚强起来,才不会丢失温柔。”这样的人在骨子里总是孤独的,他们就像一座座大坝,堤岸高筑,以保护内心的宁静。

  还有一类人他们也是善良的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勇敢、更富有责任感。他们是书本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文中组织聚会罢工的大学生,是将“忍耐”踏在脚底下的人,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出头鸟”。这些人是当时社会中最有活力与希望的一群人。黎明的幕布由他们拉开。他们是善良的,也是勇敢的,他们不仅仅坚守自己的内心,更冲破束缚要去改变世界。

  书中的阿廖沙就是现实中的高尔基。高尔基是个敏感较真的人,他在生活的泥潭中挣扎,并努力地捕捉着身边的真善美。他是求真向上的人的代表,即使在绝望的黑暗中也能像不屈的野草一样蓄积超越苦难的力量。尽管生活在压抑与凄凉中,他的心灵依然生机勃勃,不曾因任何的折磨而残废。正是有了这样伟大的心灵,才能写出震撼心灵的生命奇观。

  在书中阿廖沙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自私冷酷的,有善良温暖的。正是这些不同性格的人,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间》这样一本极具感染力的书,让我在感受主人公的苦难的同时,也汲取到了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那些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的人。这本书也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对美好的追求,都不能忘记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世界。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永远陪伴着我,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病隙碎笔》
~~~——读《在人间》
~~~——读《我也是第一次当人》
推荐书单:~~~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悦读
破碎与完整
人是一种奇迹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