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庆
画竹历来是画家抒发主观意兴的较普遍的题材。竹为“全德君子”,以竹等物来喻人的品格,在文人画的创作中是常见的借喻手法,所以较多的画家画竹,多半还是画家情感的抒发。吴镇的《墨竹坡石图》,正是体现了典型的文人画家的创作心理。
此画曾经作为“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大展”的配画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整个画面的轻重布置得当,画上绘湖石一块,竹枝斜垂。平坡以淡墨晕染,拳石则重墨勾画轮廓,十分稳固,复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加以皴染,轮廓清晰而富于变化,笔墨浑厚苍润。画面上方几茎竹枝斜斜垂入画面,映衬了山石粗重沉稳之态。竹竿用笔浅淡,节节分明。竹叶纷披,用浓墨撇写,参以淡墨作新枝嫩叶,前后参差错落,活泼多变。
文同画竹,竹叶浓面淡背以尽形似,吴镇在表现技法上以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自然的前后层次,使画面由局部变化发展为整体变化,产生了通灵丰富的空间感。细观图中叶片、枝、竿前浓后淡,层次分明,不仅得“意在画外”之趣,且其插入的角度与取倾侧之势的坡石相呼应,使画面趋于平衡。整体画面欹中寓平,稳中求变,表现出画家控制全局的高超技巧。
此画在行笔上用书法之意运毫濡墨,笔笔中锋,藏而不露,意蕴含蓄,情生象外。中国古代描绘雨中之竹,多以下垂叶表示,但是要表现细雨无风之状就显得非常困难。难就难在垂叶过多易犯画竹“重人”之忌,叶片排列如同“人”字相叠,缺少变化。而此画布叶疏密相间,穿插变化,显示出画家深厚之功力。
吴镇是擅长草书的画家,所以画竹的笔墨,就像写书法一样,表现得收放自如,好像无拘无束地信笔涂画,可以看出画家内心的情感和笔墨的功夫集中在竹子的生动形象上。画面构图十分简洁,仅画湖石和几丛竹叶,表现出一个清旷空灵的境界。
全画用笔圆劲精细,取景简洁,意境清幽,画面给人以充实秀美的感觉。正如时人孙大雅《墨竹记》中所云“其趣适常在山岩林薄之下,故其笔类有幽远闲放之情,殊乏贵游子弟之气”,道出了此画意趣之所在。
款识自跋:“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冰蚕绕茧秋云薄,戏作渭川淇澳风烟姿。纷纷苍雪落碧箨,谡谡好风来旧枝。信看雷雨虚堂夜,拔地起作苍虬飞。梅花道人戏作于春波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