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昌
我们成长的旅途上,定会有许多老师陪着我们走过那一程又一程。那一程中,你还会记着他们的点点滴滴吗? ——题记
我的初中是在附设初中班读的。附设初中班所在的学校名叫“解放小学”,其真名叫“塘北桥小学”,学校坐落在现干窑镇南宙村,当时是由南宙、江泾和新民三个大队合办的。塘北桥小学早已在本世纪初的“撤点并校”中被撤掉了,老校舍也几经改建,先为南宙村的村部所在地,现又改建为集农家乐、民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南宙渔村”了。
那附设初中班的学习生活虽已是遥远的过去了,但附设初中班三年的班主任及他们的点滴往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姓谢。谢老师是南宙村的民办教师,当时只有二十一二岁。他是当时县“五七学校”“红师班”的第一批学员,“红师班”培训结业后当了民办教师。他起先教我们语文。上世纪70年代初,语文课基本上以学习“语录”为主、学习语文知识为辅。所以学得比较简单,大致上是一些拼音、词语及语法中较为基础的东西,譬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还有就是学写批判文章、背“老三篇”与“语录”,这是当时的形势所需。谢老师除了教我们语文外,还教体育课。谢老师教体育课跟教语文一样敬业,他上课时浑身充满活力。他有一句口头禅:“做什么都要有良好的身体!”上体育课时先带领我们在泥操场上跑步,再做广播体操。他的示范动作做得相当标准,要求学生也做到一丝不苟。我至今仍记得他教我们怎样打排球,谢老师是在“红师班”学会打排球的,而我是在初中时学会打排球的。记得有一回,省教育部门的领导在县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附设初中班调查研究,还听了一些老师的课,谢老师就是被听课的老师之一,后来从其他老师口中得知来听课的领导对谢老师的课非常认可。可惜谢老师只教了我们大半年,后来他担任大队领导去了,再也没有回到三尺讲台。如今谢老师含饴弄孙,种种菜,栽栽果,养养鱼,身子健健康康,日子快快乐乐。近几年的暮春初夏,谢老师总会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县城中山路人民桥头卖他自己培育的各种蔬菜秧苗,譬如番茄苗啊、辣椒苗啊、茄子苗啊……我时不时到他卖秧苗的地方,跟他聊聊天说说话。巧的是,我是谢老师的学生,而谢老师的女儿是我的学生。
读初二时,班主任姓金,是一位30多岁的女老师,接手我们的语文课。金老师是共产党员,她是公办老师,还是学校的负责人。金老师虽教我们语文,但听说她初中数学、物理、音乐、美术这些课也都能代上。我读书的时候,听过她弹的风琴曲子(那时村小有脚踏风琴已算很不错了,当时我所在村的小学里没有风琴,只有胡老师有一把二胡,直到后来才添了脚踏风琴),真的很好听。这样一位老师来教我们语文课,同学们都感到很高兴,所以听课也就格外认真。初二的语文课开始学点语文的内容了,也开始学文言文了,当然“语录”还是要背的,那时起,我有点喜欢语文了,也开始有点语文基础了,特别是背诵方面。我在初二时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介绍人就是金老师。记得当时金老师一家住在镇上“书场”门厅的楼上,这个书场的房子现在还在,没有被拆掉。初二时,我们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公社学生田径运动会,因为我们几个参加运动会的同学家住得离运动会举办地干窑中学很远,为了便于我们参加田径项目的比赛,金老师就叫参加比赛的几个男同学住在他们家。记得我在那届运动会上夺得了初中男子100米短跑及跳高双冠军,算是为附设初中班争了光。
初二即将结束时,上面来了文件,说初中学制要改,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从我们这届开始,这样我们很幸运地有了读初三的机会。初三又换了一位班主任,姓吴。吴老师当时也是民办教师,干窑镇黎明村人,是老三届高中生,络腮胡子,香烟从不离手。吴老师写得一手好字,还会拉小提琴。他教我们政治,初三有政治课的。每天课前三分钟“小预备”,他必定准时站在教室门口。只要他那认真、严肃的面孔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整个教室立马变得鸦雀无声。尽管那时候因大环境的缘故,读书积极性普遍不高,但他还是教得很认真。他上课时从来不讲废话,讲解条分缕析,让人一听就懂。天热时,他常常衣衫湿透,汗流满面,有时把眼睛都给迷住了,但他顾不得擦一下,好像在和时间赛跑似的。我们初三一年学得特别认真,只可惜那时读高中的名额是分配的,由各大队推荐,且只能推荐一个,这样绝大多数同学只好读到初中为止,真是太可惜了。
吴老师虽然外表严肃,其实很关心我们。附设初中班是三个大队合办的,学校在南宙村,所以我们新民、江泾的同学中饭要在学校吃,饭、菜是自带的,装在饭盒里,学校小食堂里面有蒸笼。吴老师每天都要看看我们的饭盒,看看我们的菜。每天放学时,总关照我们路上要小心,因为我们新民、江泾的同学往返学校都要摆渡的。记得清明节前到县城祭扫革命烈士墓是吴老师最上心的事,从纸花的折叠、松柏的采摘到花圈的制作,他都会悉心指导。步行时要注意什么,到了县城要注意什么,他都会一一嘱咐。那时除了县城学校外,其他学校到县城祭扫革命烈士墓基本上都是步行的。当然清明节到县城祭扫革命烈士墓是我们同学最向往的事了。吴老师大概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被调到了干窑中学任教,再后来去了县法院工作,再后来又去了县司法局工作……
我高中毕业后在“解放小学”附设初中班做了三年民办教师,后来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镇中学任教,所以很有幸有一段时间跟金老师、吴老师成为同事。他们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无微不至、悉心关爱学生的师德师风,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对我终生与讲台为伴、以学生为友的职业追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谨向所有给予我教诲、关爱与引领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