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师生变同事,教育薪火代代传

  ■全媒体记者 陆  丹 鲁宇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描绘了许多人童年时的梦想。在嘉善高级中学,这一幕正在真实上演。两位今年走上讲台的“00后”教师,和高中时的恩师成了同事,开启了从“师生”到“同事”的奇妙缘分。

  “李老师,这个单元的读思课用VR场景演示会不会更生动?”在英语教研室,“00后”教师朱伊琳正与昔日的英语老师李静共同备课。

  2020年,朱伊琳还是李静班上那个坐在第二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的学生。“当时,朱伊琳的基本功很扎实,比如说口语,然后还有她的书写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整个班一看作业之后就能马上看出她的优秀程度。”李静老师回忆起当年的学生,赞赏有加。

  朱伊琳也对李老师的细致教学印象深刻:“李老师每一次让我们写作文都是认真批改,还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她的办公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我们快速提升。”

  2021年9月,朱伊琳考入杭州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今年毕业返校任教时,有22年教龄的李静自然成了她的指导教师。在见习期间,朱伊琳不仅听课学习,还能关注学生状态和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出扎实的教学素养。

  如今,师徒俩的备课日常充满“跨代碰撞”:李静指导朱伊琳打磨课堂语言,朱伊琳则教李静使用AI系统。李静感慨道:“‘00后’教师既有我们老一辈的认真劲儿,又对新技术特别敏感。”

  面对指导教师的夸赞,朱伊琳腼腆一笑:“李老师教会我‘教育是面批时的耐心,是作文本上的一字一句’。现在我想把短视频、情景剧这些新形式带进课堂,让更多学生爱上英语。”

  在学校历史组,另一对师徒的故事同样感人。“00后”顾宇涵与王晶老师的师生缘始于一节“意外”的历史课。2020年,因原定教师请假,王晶接手了顾宇涵所在班级的历史教学。“她把辛亥革命讲得像电影一样精彩,还让我们分组扮演历史人物辩论。”顾宇涵至今记得,自己扮演“保皇派”被王晶追问得“急出满头汗”,课后却捧着《中国近代史》看得入迷。 

  正是这份对历史的热爱,让顾宇涵在高考志愿表上填报了师范类历史专业。今年,他以新教师身份回到母校时,惊喜地发现和王晶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实习期第一天,王老师就塞给我她整理的《抗战口述史资料》,说‘历史要讲活,得先走进人心’。”顾宇涵笑着说。

  “曾经的师生,这种熟悉程度让顾宇涵能够马上进入教学状态。他在实习时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同时吸取其他老师的优势,成长得很快。”历史教研组长王晶表示。

  如今,顾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活力,与学生互动良好。王老师偶尔在教室后排听课,记录笔记,下课后与他交流。这段时间,历史组老师们正忙着筹备学校即将举行的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的知识竞赛,大家集思广益,新老教师配合默契。

  在嘉善高级中学,这样的师徒故事并非少数。历史教研组长王晶回忆,自己的教育生涯始于特级教师谢波的引领:“他常说‘历史课要教学生辨是非,更要育家国情怀’,这种师德传承让我们组形成了‘老带新、新促老’的氛围。”

  如今,这种传承已结出硕果:历史组成为嘉善县首批“一流学科团队”、嘉兴市优秀教师团队;英语组被评为嘉善县“一流学科团队”。通过“青蓝工程”培养出的青年教师,连续几年在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从仰视到平视,从听课到授课,变的是身份和时代,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这两段特殊情谊,正是教师行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最佳写照。

  如今,“00后”教师们接过接力棒,并用他们的方式继续奔跑。顾宇涵为自己定了三年目标:“我希望带着第一届学生成为优秀的毕业班。”朱伊琳则表示:“向李老师这样优秀的前辈学习,将她们的经验传授给我的学生,这也是一种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柳洲采风
   第04版:专刊
枫南社区:让治理暖意直抵居民心坎
师生变同事,教育薪火代代传
七旬老人落水,众人合力救起
西塘金牌调解员36年化解纠纷2750余件
拍卖公告
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注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