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徐子涵 鲁宇韬
本报讯 昨天上午7:41,县城晋阳路发生了一起私家车变道擦碰直行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当事人随即报了警。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指派离事发地最近的晋阳路联勤警务站“巡处一体”警力前往处置。指令发出后仅用时3分钟,警力就抵达事故现场,第一时间拍照挪车,恢复路段交通,后用时10分钟完成事故处置。同时,现场警力与当事双方进行沟通,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
为进一步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和应急处突能力,今年3月1日起,我县公安推行“巡处一体化”警务机制改革,将交警、巡特警和派出所警力进行整合,有效提升警情响应速度和处置力度。
“比起以往的处警模式,‘巡处一体化’使得人力调动更充沛、抵达现场更快速。比如小微交通事故,一接到报警,附近的巡逻警会立刻赶赴现场处置,基本能实现核心区域3分钟、主城区5分钟到达。”县公安局“巡处一体”民警中队长姜赟彦介绍,县公安局已整编派出所、交警、巡特警“三警”街面力量128人,共分为4个分队,每个分队有20组警力,分散在魏塘街道、罗星街道等8个巡区、7个联勤警务站。同时,在县公安局情指中心设立“巡控功能区”,集指挥调度、数据研判、案件审核、无人机支撑为一体,实现“三警联动、一键指令、即达即处”。
“处警就是与时间赛跑,我们在应急处突中要做到秒级反应、分钟到位、快速处置。这也是‘巡处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姜赟彦说,“巡处一体”警力负责24小时“巡处一体化”勤务,对于一般类救助、日常纠纷类警情,在现场就能“消化”,不必再移交派出所,平均每个警务站每天为属地派出所至少减少10起警情,缓解了基层派出所后半夜接处警压力。做到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及时接受群众报警和求助,全面推动警力下沉、提升动态处警实效。
自“巡处一体化”警务模式正式启动以来,共计出动警力305人次,接处警230余起,救助帮扶群众23余次。接下来,县公安局将继续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增强路面警务实效,有效实现“警情快处、街面快反、基层提效、群众满意”的复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