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喆
在国内坐飞机,飞机上的各类服务、通知、讲解都会用中英文分别播报一遍。中文播报,说实话不敢恭维,“飞机腔”总是有些含糊,好在都是中国人,含糊一点理解起来也没有问题。但是英文播报,就更不敢恭维了,单词一个一个蹦出来,完全不成句子,既然是蹦出来的,那么,发音、吐字、重音什么的就别想了,主打一个蜻蜓点水、速战速决,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赶快完成任务,英文播报总给人一种应付了事的感觉。
飞机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代表了中国的形象,而“飞机英语”平均水平之低让人咋舌,这能代表中国形象吗?外国游客听到这样的“洋泾浜”英语会作何感想?堂堂一家航空公司就是这样的服务水平?对于这一点,我想航空公司要引起重视,负责播报的乘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练习英语,首先语音要标准,不能像嘴里含了浆糊;其次,不要显得慌乱局促,要流利清晰、沉稳大气。这些都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水平的目的。
无独有偶,地铁上的播报也有尴尬时刻,地铁上,不论中文播报还是英文播报,在播报站名的时候,用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然而,杭州地铁在英文播报站名的时候,竟然用了外国人的“洋泾浜”普通话。比如“打铁关”站,杭州地铁在英文播报的时候会念成“达铁罐”(音),“龙翔桥”被念成“龙翔翘”(音),这样的念法,感觉是外国人讲不来中国话的那种怪腔怪调,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是为了迎合普通话不标准的外国人而特意为之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也是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地铁运营方,不能生编硬造出一种“语言”,让人贻笑大方。地铁站名播报,还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吧,这也有利于在外国友人中推广标准的普通话。
不论是“飞机英语”还是“地铁中文”,其实问题都不难解决,“注重形象,做好服务”是各个主体应该履行的职责,只要按照这八个字的方针,那么应该怎么做好、怎么达到标准化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