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的味道”①

“80后姐妹花”开了家“彩英粽铺”

  观看视频

  抖音扫描二维码

  ■全媒体记者 高宇伶 周  频

  “妈妈的味道”是传递家乡的难忘味道,更是巾帼致富的幸福味道。近年来,西塘镇妇联坚持以“妈妈的味道”作为推进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促进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西塘本土特色、女性特色、时代特色的美食和手作,持续推动“妈妈的味道”迭代升级,为共富注入“她力量”。

  独特清香、软糯口感……记忆里的淡淡粽香,承载着妈妈的温暖与爱。在西塘镇,有一对姐妹,她们将这份“妈妈的爱”凝结在了一个小小的粽子里,开设了一家以妈妈的名字为命名的店铺——彩英粽铺,将爱具象化。

  妹妹冯伟春是店里的动手担当。她介绍,自己从小就特别爱吃妈妈包的粽子。传统方式烹制的粽子,经过煤炉炖煮再焖一晚后特别入味。慢慢长大后发现,外面买的粽子都失去了“老底子”的味道。所以便试着跟妈妈学习包粽子的手艺,就这样一包包了十几年。

  从家里到车库、从惠民到西塘,十多年的成长蜕变,成就了“彩英粽铺”在嘉善粽子界的一席之地。“邮电路上新开了一家粽子店,还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早上7点到傍晚5点,“彩英粽铺”的客人络绎不绝。冯伟春介绍,很多都是本地客人,吃了好吃又来了。

  “选购食材、配料、包粽子……忙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包1000个粽子。”如今,妈妈彩英已经退居幕后,店铺的粽子都是出自冯伟春之手。但如果遇到订单量大的特殊时期,妈妈还是会“出手”帮忙。据了解,冯伟春包的粽子因外观漂亮、棱角分明,还曾获得县里包粽子比赛二等奖。

  为了满足实体店客人的不同需要,今年年初,冯伟春还特地去苏州学习了传统糕点。作为一家粽子糕点早餐铺,当然也少不了特色的拌面、烧卖、馄饨……甚至还有“姐妹牌”咖啡饮品。就这样,一家中西合璧的“新式粽子铺”便坐落在了西塘镇邮电东路110号。

  姐姐冯惠勤是店里的头脑担当。身为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她,日常交友广泛。最初,她会在端午期间,拿着“妈妈的味道”赠予朋友客户。后来,好多客户逐渐成了“回头客”,在口口相传间,彩英粽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就想开这样一家精致的小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冯惠勤介绍,店铺的施工设计都是她一手把关,每一处小细节都由她精心布置。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极致。”经过了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店铺于今年9月顺利开业,冯惠勤担任起了店铺的销售、宣传等工作。

  目前,“彩英粽铺”一年可以卖出约10万只粽子,单单粽子这一品类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50多万元。据了解,彩英家的粽子除了销往嘉善及周边地区,更是在微信朋友圈展现了不俗的销量,特别在端午、春节这些节日,彩英粽子一直供不应求,甚至还收到了不少港澳台订单。

  在创新中自强不息、在创造中开拓进取、在创业中艰苦奋斗。这对“80后冯式姐妹花”用实际行动彰显巾帼“她力量”,通过传承“妈妈的味道”,创造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小杜鹃
   第04版:金融
携手共赢 “汾湖蟹”品牌官方授权
“土”味十足,“我们的村运”农趣盎然
“80后姐妹花”开了家“彩英粽铺”
深化山海协作 庆元黄桃种植团队赴姚庄学习交流
暖心又养胃 羊肉滋补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