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号角吹响三年多,跨区域一体化协作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执法跨域协作也是一体化的关键落子。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所在地,嘉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意识的牵引下联动青浦、吴江,打造“示范区执法跨域协作应用”,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化跨域司法协作、统一执法标准、推行联合执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推动在执法司法领域构建“协商补位、协调归位、协同到位”的“三位一体”跨域治理新模式。近日,“示范区执法跨域协作应用”荣获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最佳实践”。
联防联控 握指成拳
今年3月末,县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的工作人员在天凝镇红旗塘水域联合执法时发现停着数艘装载疑似固体废弃物的货船。执法人员现场对其进行管控,并委托第三方人员分别对船上装载疑似固体废弃物进行了采样,经检验结果显示非有毒有害物质。据当事人陈述,该几艘货船均是从上海市青浦区某码头装载了渣土,但当事人现场无法提供相关备案信息及审批文件。随即,工作人员通过“示范区执法跨域协作应用”将该案件移交给青浦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置。
建筑垃圾偷倒是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顽疾,对农用耕地、水体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破坏,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处置,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建筑垃圾跨域偷倒行为层出不穷,建筑垃圾跨域偷倒的当事人在过去往往因违法行为的监管对象不在属地而‘大行其道’,执法工作中长期存在单部门力量不足、执法应对难,违法信息少、调查取证难,场地不足或异地车辆、扣押留置难,跨域偷运、源头管控难等问题。”县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对此,青吴嘉三地以建筑垃圾跨域偷倒联合执法行动为切口,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让三地各方执法力量握指成拳,有效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
队伍互动、业务互通、执法融合……这是三地不断强化行政执法联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三地聚焦建筑垃圾跨域偷倒三地共通的难点问题,专门制定并签订《三地综合执法“渣土管理”领域党建引领跨省合作协议》《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毗邻区域建筑垃圾清运联合执法整治行动方案》等,构建三地建筑垃圾跨域偷倒“发现、移交、办理、协查、反馈”全环节协作架构,常态化开展跨域渣土联合执法、案件协查、信息共享,共同打击建筑垃圾跨域偷倒行为。
贯通与融合,是未来长三角执法部门一体化战略的发展方向。为护航2023环意RIDE LIKE A PRO长三角公开赛顺利举行,5月15日,青吴嘉三地城管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依据各自城市管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围绕比赛沿线道路及周边区域市容环境开展联合执法整治行动,聚焦整治无序设摊、违规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渣土违规运输、工地违规施工等各项违法、违规问题,为赛事圆满成功举办贡献城管力量。
事实上,像这样的联合执法行动在青吴嘉已经成为常态。近年来,三地联合出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执法协同指导意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执法协同实施办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执法评议协同办法》等8项制度文件,为示范区行政执法协作提供制度支撑。随着系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如今,示范区行政执法标准适用统一机制、案件管辖协调机制、执法资源共享机制、执法协作配合机制、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等逐步建立完善,示范区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8个重点领域已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监管、执法案例交流及执法业务竞赛等活动……一系列协同机制的创新和突破,真正将示范区先行先试的优势转化为共建共赢的胜势,拓宽了一体化法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数字赋能 破壁共享
执法信息未共享、跨域执法难取证、办案力量未统筹、争议研讨缺平台……这是过去示范区执法领域遇到的共性难题,随着“示范区执法跨域协作应用”的上线,三地司法执法部门有了一个“共同的大脑”。“过去,需要线下‘来回跑’才能办成的事,如今在线上就能协同到位。”县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示范区执法跨域协作应用”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了跨域数据共享、跨域联合执法、跨域证据互认、联合执法、协查取证等应用场景,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一体化机制,为全国区域执法司法协作探索新途径。目前,该应用纳入国家区块链试点-嘉善县“区域协同万事通”重大应用场景,已覆盖三地73个机关部门,通过整合资源、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梳理形成三地“三高”执法事项的“一张清单”,在燃气、食品安全、危废运输、渣土运输、水源地保护、非法游医、危化品运输、船舶运输等常见场景上同步开展“综合查一次”,推进青吴嘉三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
去年8月,青浦、吴江、嘉善三地首次运用示范区执法跨域协作数字化应用,开展了2022年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执法案件线上评查活动,为区域执法协作、执法监督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此次评查活动以执法案件在线评查为小切口,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及《2022年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方案》,三地随机抽取示范区内城市管理、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执法领域的若干行政执法案件,由三地司法行政机关及相关领域评查专家异地同步开展线上交叉互评,在线记录评查意见,当场形成评查报告,同步上链存储,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又实现了高效便捷。评查活动结束后,三地司法行政机关形成统一意见,同步通报案件评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建议,稳步提升三地行政执法办案水平。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28人组成的行政执法争议专家库,为一体化示范区办理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执法案件、行政复议案件提供咨询意见,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执法案件、复议案件“类案类判”。
互融共促 良法善治
5月10日,“携手长三角 法治助营商 推动新发展”法律服务专场活动在我县举行。现场,青吴嘉三地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联盟,汇聚示范区各类优秀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保护资源,将聚焦服务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改革完善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示范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水平、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应对能力,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一体化示范区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现场还发布了《嘉善县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产品清单》,将为企业提供集创造、保护和高价值转化于一体的19项全链式、精准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
近年来,青吴嘉三地聚焦长三角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发展,联合签署《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联合调解机制建设合作协议》,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由33名调解专家组成的三地专家库,为三地重大疑难复杂纠纷的处置提供专业意见;培育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汇编2021青吴嘉三地人民调解案例,着力打造多主体参与、多链条驱动的工作体系;签署《“青吴嘉”公证共建合作框架协议》,整合区域间公证资源,打造“长三角智慧公证”,提高公证服务整体水平;成立示范区行政复议审理协同咨询委员会,为示范区相关行政复议机构办理重大、复杂、疑难等案件提供咨询意见……一系列务实创新之举正汇聚成长三角公共法律服务的强大合力,推动良法善治纵深发展。
青吴嘉三地虽然水路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然而因为地处不同的省市,以往对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以及执法标准尺度不一致,这也导致违法分子在三地流窜,影响区域和谐稳定。
为了探索执法尺度的统一,青吴嘉三地编制《示范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汇编》,供执法办案人员随时随地查阅、对标。针对示范区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不统一等问题,出台《示范区规范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办法》《示范区行政裁量权基准协同建设工作方案》等,拉近三地行使行政裁量权基准幅度,推动示范区区域内行政执法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一把尺”裁量。截至目前,已在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等5大执法领域实现行政裁量基准统一。
示范区成立后,三地的经济合作、人员来往愈发频繁,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成为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示范区稳定的重要课题。
社区矫正一体化创新也不断迈向新高度。长三角地区先后出台《沪苏浙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办法(试行)》《示范区社区矫正和检察监督工作协作实施细则(试行)》《示范区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经营性外出请销假管理细则(试行)》等制度,就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认定、活动范围调整、外出协管、脱漏管协查等事项制定统一标准,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还建立了社区矫正弹性管理模式和社区矫正示范区协管协查制度,实现示范区司法所证明材料互认,为社区矫正一体化合作共建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此外,在普法依法治理方面,三地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司法行政普法与依法治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三地在法治文化阵地串连、联合举办长三角法治文化节、成立长三角法治研究会、普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责任分工,先后开展《民法典》线上直播活动、法治文化艺术节、三地普法小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打造了三地法治文化VR互览平台,共同发布《长三角法治文化阵地地图》,以地图形式集中展示三地15个优秀法治文化阵地,有力地推进了三地法治文化融合,为三地在长三角地区长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全媒体记者 王 欢
通讯员 费汝梅 沈 静 蒋沭文/文
照片由县综合执法局、县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