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倪峥嵘
通讯员 葛佳慧
本报讯 乡村之美,美在文明风尚的润泽;民风之正,正于村规民约的引领。近年来,姚庄镇以村规民约为抓手,通过科学严谨的修订、创新多元的执行以及多维度的联动协作,让村规民约从“白纸黑字的纸面约定”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激发了村民自治的活力,带来了乡村的美丽蝶变,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迈向新高度。
“约”出乡村治理凝聚力
近日,北鹤村的钱佳鑫早早地来到村篮球场,与队员们一起训练,积极备战2025年嘉善县农村文化礼堂“村BA”男子篮球赛总决赛。今年,他再次入选北鹤村队,从预选赛的“为村而战”到决赛阶段的“为镇而战”,他的家庭也因此获得了锦绣共富宝一笔积分奖励。北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鲍中庆说,这是该村新调整的加分项,村民参与篮球队为村而战,参与乡风文明公益培训班等均可获得积分。这是村规民约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活动、展现乡村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约”出乡村自治新活力
走进位于横港村的锦绣共富“嘉”油站,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其他普通商店不同的是,这里的物品只能用“积分”来兑换。横港村首创的“共富积分”体系,科学地设置了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等积分细则。村民们通过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投身村级重点工作等实际行动,获得相应积分。村民们可以将积分存储于专属银行卡,随时到商超或兑换点使用。2024年,横港村累计发放30余万积分,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参与合作社项目增收,让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村规民约带来的实惠。
“约”出乡村文化传承力
在马万芳农民画工作室,十几位村民每周一和周四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这里学习农民画。村民们通过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着泥土味、生活味和乡村味的画作。其中,农民画主题十分丰富,不仅有大往圩文化遗址、稻作文化馆等标识性乡村风貌地标,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我们的节日、浙风十礼、嘉有好市等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万芳表示,计划招募更多村民一起学习农民画,让更多村民能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如今,一张张农民画不仅成为“看得见的文化、留得住的乡愁”,更是引导村民向上向善、促进乡村文明和谐的有力推手。
在姚庄镇,各村都依据自身特色,用村规民约绘就乡风文明底色。银水庙村针对婚丧嫁娶中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以倡议书、俭宴菜单等形式积极鼓励村民厉行节俭,倡导文明宴席之风;沉香村将喜事简办、俭以养德融入其中,新式婚宴深受年轻人欢迎;展幸村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本地家风故事与红色家风事迹,让优良家风融入村规民约中,共同涵养乡风、淳化民风。
“我们精准聚焦民生痛点,始终坚持以‘一村一策’为原则,通过巧妙设计‘基础分+特色分’的积分模式,成功激活了各村乡风文明基因。”姚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2024年姚庄镇累计赋分约344万。这个数字成为姚庄群众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共富共美的画卷正更加清晰。
村规民约工作的稳步推进,使全镇人居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全镇已有2个省级文明村,10个省级及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横港村更是凭借出色的表现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游客量持续增长。喜事新办、婚宴简办等文明倡议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更多资金花在了“刀刃”上。同时,产业发展也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全镇组建农业合作社18个,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切实提升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未来,姚庄镇将持续深化“民约+”模式,积极探索将数字化治理、低碳生活等新领域纳入村规民约条款,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内生动力,让文明乡风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