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平之上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分享者:俞文渊

  “可能吗,我,雅可布——阿尔曼苏尔的一个臣民,会像玫瑰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死去?”

  与这首诗一样,《许三观卖血记》也是一本关于平等的书。

  死亡是平等的,人终有一死。卖血是除了死亡外的平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卖血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许三观把卖血当作穷苦的人与其他更富裕的人平等的唯一机会。

  许三观是谁呢?他在书的开篇是一位老人的孙子,是一个卖血的人,是许玉兰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直到书的末尾才提到他才是许三观。

  许三观,他将平等作为人生的准则。“他是一个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邻居一样,和他所认识的那些人一样,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因为别人生活同样糟糕,他也会心满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是不能容忍别人和他不一样。”他将自己的一生放在一个天平上,谋求生活的平等,希望得到人生的意义。

  卖血是他得到平等的方式,他通过卖血,改变了生活条件,娶到了媳妇,并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渡过了难关。“我不怕遇到困难,只要还有力气,还能卖血。”这种平等延续到了他的整个人生,只要还能卖血,生活中的一切不平等和苦难,许三观都能挺过去。

  同时,这种平等也被许三观延续到了许玉兰——他犯了错的老婆身上。许玉兰在她的“老相好”何小勇的强迫下,生下了一乐,许三观得知了一乐不是他的孩子后,便什么活也不干了,认为这都是许玉兰欠他的,这是不公平的,他为何小勇白养了九年儿子。他后来与曾经喜欢过的林芬芳度过一夜后,便觉得他与许玉兰扯平了,两人都犯了生活错误。这是许三观对平等追求的体现。

  平等的底色是善良和温暖。许三观在一乐惹事后,卖血换钱解决问题。在何小勇出车祸后,需要一乐叫魂时,不计前嫌,让一乐去哭喊。许三观在灾荒时,让孩子们把耳朵竖起来,用“嘴”炒菜给他们“吃”,并为了让孩子吃一顿好的,又一次去卖血。请孩子吃面时,许三观因为一乐不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愿意将卖血的钱花在他的身上,只让他吃红薯。在一乐离家出走后,许三观急急忙忙去找他,一面说教一面关心,最后也带一乐吃了一碗面条。

  许三观一生卖了十一次血,这十一次都是为了老婆孩子,甚至为给一乐治病从林浦卖血一路卖到上海,他无视自己的生命安全,三天两头就去卖血,将自己的血肉奉献给了家庭。

  第十二次,许三观头一次想为了自己卖一次血,这时的他已经年过六十,头发白了,牙齿也掉了七颗,他的血没人要了。他卖不了血了,就像农民没了力气,他无法再给这个家庭支持,他哭了。

  他把自己对家庭的价值当作人生的意义,他把卖血作为放在天平一端的砝码,天平的另一端是充满苦难和贫穷的一生,天平倒了,也好在他已经衣食无忧,不再需要卖血了。

  天平之上,是平等的准则,是柔软善良,是苦难贫穷。天平可能从未平过,天平可能往往偏向苦难,卖血是人走投无路时的自救,困难不消失,困境就不会消失。

  幸运的是现在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困境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读《空山横》有感
~~~——读《人间草木》有感
~~~
推荐书单:~~~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民情
   第03版:健康嘉善
   第04版:悦读
天平之上
无声之道
静下心来,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简讯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