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倪峥嵘
在姚庄镇,一片30亩的土地上,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智能养殖基地刚刚落成。空调24小时运转,送排风系统自动监测氨气浓度,工人们经过换鞋、一更、淋浴、二更、风淋等多道程序,才能进入生产车间。这里不是科研实验室,而是“90后”青年胡佳浩为实验豚鼠和兔子打造的“高标准新家”。
从杭州的电商从业者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从帮着父母跑销售到打造年产值2000万元的实验动物生产基地,胡佳浩用五年时间,不仅实现了个人事业的转型,更带动了家乡实验动物养殖产业的升级,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电商青年到养殖新农人
2020年底,胡佳浩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当时还在杭州从事服装电商销售的他,接到父母的求助电话——家里的嘉善县金兔兔业专业合作社刚刚拿到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实验动物许可证,但从“二手供应商”转向直接对接科研单位,需要应对招投标、客户对接等新挑战。
“父母文化程度有限,忙不过来,让我回来帮帮忙。”胡佳浩坦言,最初只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回乡,没想到这一试,竟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
事实上,胡佳浩与养殖业的缘分早已注定。父母从事养殖业近30年,从长毛兔、獭兔到豚鼠、新西兰大白兔等,他8岁就开始帮忙喂兔子、喂豚鼠。“我对这个行业并不陌生,饲养技术、生产条件等都能很快上手。”
真正让他决定留下的,是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前没有实验动物许可证,兔子卖给中间商只能卖60元一只;有了许可证直接对接科研单位,能卖到100~120元一只。”利润空间的提升让胡佳浩看到了市场前景,而接连成功的招投标更让他信心倍增:“单子接多了就稳定了,我觉得这一行真的不错。”
从传统养殖到标准化升级
父母在家专心搞养殖,胡佳浩则冲锋在前跑市场。这几年,金兔兔业专业合作社的客户从以上海为主扩展到浙江、福建、山东、江苏等地,长期合作单位达到50~60家,原有的养殖基地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姚庄镇政府的支持下,胡佳浩一家开始了智能养殖基地的建设。
“新家”的升级远超外人想象:换鞋间、一更间、淋浴间、二更间、风淋室等严格分区,更有整套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每个饲养间上都安装了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和氨气浓度,并自动联动空调和送排风系统,氨浓度高时自动提高送排风功率,浓度低时则降低功率。”胡佳浩说。
“我们现在应该算是达到SPF标准了。”胡佳浩介绍,SPF(无特定病原体)是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的重要等级,要求动物不携带特定病原体,其微生物状态介于无菌动物与普通动物之间。这种高标准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医药研发的重要保障。
目前,智能养殖基地一期已具备年产普通级实验兔10万只、豚鼠25万只的能力,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相较于传统养殖场,这里更像是一座生物制药工厂,每一只动物都是精准打造的“活试剂”。
返乡青年的产业升级路
胡佳浩的回归,不仅带来了养殖基地的搬迁和扩容,更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他敏锐地捕捉到生物医药行业对实验动物品质要求的提升:“考虑到后面生物医药发展比较多,他们想要的动物品质要更高一些。”因此,新基地专门规划了4000平方米洁净车间及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期项目,将实现100%自动投喂和环境调控,目标年产动物40万只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公司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达成技术合作,共同研发高价值抗体产品,年产定制化模型动物1.5万只,填补了浙北地区产业空白。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更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从传统养殖到标准化生产,从低端供应到高端定制,胡佳浩用年轻人的视野和魄力,重塑了父母经营多年的产业,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新路子。“我感觉回来挺好的,有归属感。毕竟在家乡做事,也想做出点名堂来,给父母长辈,甚至说给姚庄镇做出一点样子出来。”胡佳浩说。
这种归属感不仅来自个人成就,更来自对行业使命的深刻理解。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医药研发的“活试剂”,实验动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成果和医药产品安全。“我们做实验动物还是要脚踏实地一点,做好动物的品质,把关好产量这些,给生物医药的工作者提供满意的动物实验标本是我们的使命。”胡佳浩介绍。
如今,胡佳浩和他的“金小兔”正在书写一个年轻人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的生动故事:二期项目建设、产学研合作深化、市场扩展……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农村不仅是乡愁的归宿,更是创业的热土;传统产业不仅是父辈的坚守,更可以通过科技和智慧焕发新生机。
电视版《跑农村》
每周一、周四、周日
首播:18:10
嘉善新闻综合频道
广播版《水乡田野》
每天:6:05;12:3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