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与会人员考察嘉善

区域协同发展从“试验田”迈向“丰产田”

  ■全媒体记者 奚嘉瑶 唐芳园

  郑之恒 袁  震

  胡凌翔 徐  寻

  本报讯 9月12日下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与会人员走进嘉善多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示范区建设六年来的卓越成果。市县领导莫靓、吕忠飞等陪同。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是示范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阵地。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数慧云巷园区,与会人员详细了解中心成立三年来,如何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支持学校发展”为使命,构建起“需求导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以及在人才高地建设、科研平台提能增量、孵化载体持续拓展等方面的成果。

  “这个创新平台立足嘉善,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对于衢州建设跨省域创新平台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衢州市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处)处长柴艳芳表示。

  目前,浙大智慧绿洲已投用未来食品、未来健康等八大未来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长三角研究生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未来创新园归谷园区,集聚各类人才1200余人,获批共建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5个,导入及孵化企业60家,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35家,研发全球首款人造黄鱼肉等标志性成果10余项,逐步打造成为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的示范区标杆。

  在科产联动的另一头,与会人员还实地调研了嘉善首个单体破百亿的企业——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从事高端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维修,是世界500强立讯精密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全球三大苹果手表生产基地之一,全国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智能手表全球保税维修业务资质企业,正加速打造长三角百亿级的“全球维修中心”。大家纷纷为嘉善的产业集聚发展和上下游配套服务点赞。

  “近几年,嘉善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展成效非常明显,对崇明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学习借鉴意义。”上海市崇明区发改委副主任高诚廷表示,示范区锚定细分赛道,互相融入补强,真正做到了融合发展。

  生态,是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万顷祥符荡水域辽阔,水天一色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与会人员边走边看,深入了解区域生态治理成果。

  祥符荡位于西塘镇东北部,过去因农业污染等影响,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2019年示范区设立后,这里也走上了逆袭之路。其中,北祥符荡坡岸生态整治工程就是贯彻落实“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上示范区专项规划”的生动实践,重点聚焦祥符荡水生态恢复、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循环,建设具有嘉善特色的著名文化生态湖区和长三角一流生态滨水空间。与之相联通的祥符荡创新中心研发总部组团,总占地面积约224亩,围绕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建设体育中心、配套商业中心,以水乡自然生态为基底提升景观风貌,打造集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为科创平台人才提供多维度的运动场景和层次丰富的休闲体验。

  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六年来,示范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融合脚步,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大云镇缪家村是习近平同志2008年来到嘉善时的考察点。与会人员先后走进村史馆、邻里服务一条街等,听取习近平同志调研视察缪家村时的情况介绍,学习感悟“走在前列,作好示范”,亲身感受缪家村这些年的华丽蝶变。2024年,缪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00万元,成为示范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样本典范。缪家村的实践引发大家共鸣,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找准定位、选对路径,让村民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受益者。这种“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乡村振兴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从科技创新到智能制造,从生态治理到民生共享,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正在嘉善的热土上开花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芳草地
   第04版:公益
报头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践行好先手棋和突破口战略使命
莫靓在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区域协同发展从“试验田”迈向“丰产田”
我县举行退役士兵返乡欢迎会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注脚
长三角区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作共治推进活动在善举行
公交师傅“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