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 契
炎炎夏日,走进西塘镇红菱村,站上村里的地标水塔远眺,天空中是治愈系的“动漫云”,底下是连片水稻田,风一吹,绿浪翻滚,每一眼都像是从宫崎骏动画里剪下来的画面。这个距离西塘古镇景区一刻钟车程的美丽乡村,因研学游、工业游、定制游等,在高温“烤”验下,游客依旧络绎不绝。
打开手机播放器,跟着音乐在田间地头翩翩起舞,再将舞蹈画面上传到社交账号。来自上海中老年文化团队联谊总会的中老年文艺骨干们一进村,等不及休憩片刻,就嗨起来了。不远处的戏麒麟田园艺术餐厅内,乡村运营文旅品牌“稻来米”联合创始人、嘉兴乡里麦稞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姜野飞忙着招呼游客,推介西塘农特优产品,张罗大家的午餐。对他来说,这一拨游客意义非凡——首次探索定制游,根据团队个性化需求,推出“观光+演出”游览线。
“和其他景区推出演艺活动不同,我们根据团队需求,承办他们的专场演出。”姜野飞打开平板电脑,展示节目单,底下的演出地点写着“西塘镇鸦鹊村文化礼堂”。他笑着说:“做乡村运营也得与时俱进。”
自嘉善探索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以来,作为乡村运营官,“稻来米”的四位联合创始人也时常在思考,如何创新运营模式,从“一个村”向“一个乡村组团”延伸。走访调研“大鸦鹊”片区后,他们发现,毗邻的鸦鹊村建有高品质篮球馆、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还有“共富大棚”可供采摘,完全可以引流过去,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于是,“稻来米”有了这一次尝试。
“既来赏美景,又来送演出,愉悦自己,也分享快乐。这样的定制游,我们很喜欢。”上海中老年文化团队联谊总会的林家敏在演出之余,充当起了团队里的摄影师,创作了不少田间起舞、歌唱的短视频,分享至社交账号,成了嘉善乡村游的“推荐官”。对于大家的一致好评,会长杨荷娟颇为得意,“我们不是纯游玩,还要结合文化交流,让我们有展示的舞台,在这里都实现了。”
一次有益探索,一条全新路径。“未来,我们将携手乡村运营团队,整合‘大鸦鹊’片区内各村资源,进一步激活‘红菱村核心示范片区’的产业升级,带动‘粮食创研片区’‘农产种植片区’‘城乡融合片区’三区联动协作发展。”西塘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蔡昱能透露,这也是今年西塘镇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景村共融工作的总体思路——同一个片区组团内的村,不要内卷式竞争,要“手牵手”发展,串珠成链,共富共美,加快打造嘉善“禾塘悦色·智汇江南”和美乡村示范片区。
打造高活力和美乡村,让“好风景”换来“好前景”。去年6月,嘉善县制定出台《和美乡村运营点亮“水韵嘉善”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实施十二大点亮行动,培育18个乡村运营引领村,探索组团式、差异化和美乡村运营路径。一年多来,嘉善深入推进和美乡村片区组团式发展,积极引育特色产业平台,形成了绿色米业、生态渔业等多批农业全产业链,营造乡村运营的良好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各地逐步探索形成自主运营、市场化运营、合作经营三大乡村运营模式。西塘镇红菱村、罗星街道鑫锋村探索合作经营模式,由政府主导,与第三方团队建立联结机制,进行整村运营;干窑镇长生村、姚庄镇北鹤村走市场化运营,招募第三方团队全面运营,打造“欢乐羊村”,深度开发“浙北桃花岛”;姚庄镇横港村、大云镇曹家村尝试自主运营,由村集体成立公司完全独立运营,盘活村集体闲置农房及特色农业资源,并引导青年入乡自主创业。
这段时间,曹家村“95后”纪佳楠正忙着筹备她的窑烤面包店“向往的生活”。这栋与云澜湾温泉景区一河之隔的农民房,已进入改造装修阶段,计划9月底试运营。“以小院为圆心,南边是心意农场,东边是云澜湾温泉,西边是391咖啡,地理位置绝佳。”纪佳楠满腔热情,站在三楼向四周远望,展望着她“向往的生活”——以“青创客”身份参与家乡发展,见证景村共融。
眼下,曹家村已盘活村内3个特色农场,引进10余个青年入乡项目,串联咖啡、垂钓、融合餐厅、民宿等20多个小微业态,开展农事体验、手工劳作、亲子阅读等活动,形成“1+3农事组团”项目。“依托村域内的云澜湾温泉、上下村度假酒店、电竞基地三个文旅项目,联动各类小微业态,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景区共融业态布局。”曹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利介绍,今年上半年,曹家村游客接待量上涨超3万人次。
“坚持自主经营模式,由村集体牵头,引导小微业态抱团发展,逐步探索青创合伙模式。”黄伟利透露,等下半年牛排馆、窑烤面包店等新业态开业,计划办一次马路牛排市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打卡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