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徐子涵 陆 丹
鲁宇韬 袁 震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不仅亮相了很多从未公开的新型武器装备,更唤起了无数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刻记忆。抗战老兵后辈、曾亲历阅兵的退役军人等都守候在电视机前,共同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当天上午9时,大会正式开始。在魏塘街道镇北社区的集中收看点,谢文超手中紧紧攥着两枚物件——爷爷谢天佑的抗战纪念章与荣誉奖杯,专注地盯着电视屏幕。当观礼区的抗战老战士身影出现在画面中时,他的眼睛微微泛红。
“看到这些老兵,我就想起爷爷,没有他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谢文超有着特殊的家族抗战记忆,他从小就是听着爷爷的抗战故事长大的,他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他的爷爷谢天佑,13岁时怀着满腔报国热血加入128师,尽管因年纪尚小被连长担忧,却以坚定的承诺赢得了参军机会,从此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从浙江抗战史上第一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嘉善阻击战,到浙赣会战、宜昌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谢天佑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青春与勇气书写着军人的担当。
谢文超手中的纪念章与奖杯,是2015年爷爷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收看阅兵式时获得的荣誉。“爷爷常说,现在部队的武器装备进步太大了,祖国强大了,我们再也不会受外力侵略。”谢文超记得爷爷曾郑重嘱托,“荣誉比生命还重要,一定要把这些东西传下去。”如今,看着屏幕上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感受着国家的强盛,他更加明白爷爷这份嘱托的重量。
在绍兴银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支行的集中收看点,退役军人黄孜簃的目光同样专注。电视里受阅方队整齐划一的步伐,让他仿佛回到了2019年10月1日——那天,22岁的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方队的一员,站在长安街上,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当时站在长安街,周围是中外来宾的目光,满脑子都是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展现军人风采。”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黄孜簃依然难掩激动。为了那短短几分钟的受阅时刻,他和战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受阅当天早晨9点进场,持续站立1小时,全程不能补水、不能走动;金水桥畔两个华表之间96米的距离,需要用128步正步精准走完,每一步都要与方队保持绝对整齐。“那96米不长,却成了我生命中最有分量的距离。”
如今,黄孜簃已脱下军装,成为一名银行员工,但军人的初心与担当从未改变。看着屏幕上新一代受阅官兵的身影,他感慨道:“今天看到这么多方队,还有各种新型装备,能明显感觉到国家更安全、更富强了。”从军营到基层岗位,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力量的凝聚。从抗战烽火到今日盛世,无数人用忠诚与热血书写了民族脊梁。让我们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走好民族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