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舜红
通讯员 王俊倩
9月的陶庄镇汾湖观光果园,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橘子挂满枝头,石榴压弯树梢,鸡鹅在林下悠闲踱步。2002年出生的金英杰穿梭在果林间,仔细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今年6月刚接手这个果园,现在还在慢慢学习阶段。”这位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年轻人笑着说,语气里带着青涩,眼神却透着坚定。
金英杰作为今年应届毕业生,虽然学过理论知识,但真正管理一个占地数百亩的果园,对他而言仍是全新的挑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近几个月他频繁往返于苏州、台州等地的优秀果园,实地学习现代化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和销售经验。“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只有多看多学,才能少走弯路。”金英杰说。
汾湖果园不仅种植了橘子、石榴,还有桃树、梨树、枇杷等多样果木,实现了四季有果、全年可采摘的良性运营模式。园内还创新开展林下养殖,鸡鹅不仅能够除虫除草,更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雏形。今年下半年又新成立嘉善县萍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攻现代农业与农文旅发展方向,这里不仅是金英杰实践的起点,更是陶庄镇长三角智种产业园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重点孵化项目之一。
陶庄镇长三角智种产业园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以推行的“2343现代种业规划”为引领,聚焦稻麦制种、水产育苗两大主导产业,落地9大种业产业化项目,系统性构建青年返乡入乡的发展通道。陶庄镇长三角智种产业园青年入乡实践站点通过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创新推出“院校导师+企业工程师+乡土专家”的“三师带徒”机制,为像金英杰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从种养技能培训、项目孵化到市场对接的全周期服务。
与此同时,实践站点着力打造“课堂学理论、田头练技术、车间研工艺、市场闯销路”的四维实践平台,彻底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中理论与实操脱节的困境,帮助青年真正实现“学得会、用得上、创得成”。
截至目前,全县像这样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已有13个,陶庄镇作为首批推进单位,正逐步形成以青年为主力、以技术为驱动、以生态循环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金英杰和他的汾湖果园,正是这一浪潮中的生动注脚。
“我希望接下来不仅能做好果园的生产,还要尝试开展采摘体验、线上销售、农家乐等,让汾湖水果走出去,也让全县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人都能走进来。”对于未来,金英杰逐渐有了清晰的规划。这位“00后”新农人的成长轨迹,折射出陶庄镇乃至整个县域推动青年入乡、赋能乡村振兴的坚实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