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董 天 刘 丽(见习)
近日,干窑镇干窑村文化礼堂内欢声阵阵,一场庄重而温馨的“开蒙礼”暨优秀学子表彰活动如期举行。孩子们身着汉服,在师长和父母的陪伴与见证下,依次完成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学童诵读、启蒙描红等传统仪式,现场还对五名年度优秀学子进行了表彰。
“蒲公英”书写传承故事
非遗课堂润育童心
在干窑村文化礼堂,文化特派员潘培益老师手握毛笔,悉心指导孩子们在京砖上习字。“书法不仅是写字,更是修心。就像我们做人一样,要端正,要踏实。”他轻轻握住孩子执笔的手,带着他一笔一画地书写。
这一幕,正是干窑村“蒲公英公益书法培训班”的日常一景。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依托文化礼堂,持续为青少年提供免费的书法教具与专业课程。6年来,已累计举办公益培训250余场,惠及1200余人次。项目创新推行“非遗+书法”教学模式,将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京砖练字砖”融入实践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与资源节约双赢。课程设计还主动对接“垃圾分类”“扫黄打非”“清廉文化”等政策主题,使书法课堂成为宣传政策、涵养文明的重要阵地。
文明实践圈“圈”出幸福感
家门口服务“零距离”
走入干窑村,整洁宽阔的村道和有序摆放的分类垃圾桶映入眼帘。路边墙绘生动展现着“浙风十礼”和村规民约,全国文明村的品牌标识与精神风貌随处可见。这一切都得益于干窑村大力推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近年来,干窑村累计投入150余万元,打造集“善城驿站”“老书记工作室”等于一体的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2023年,村里整治拆迁未用土地,兴建“微菜园”、休闲公园和健身场所,进一步优化村民生活环境。此外,干窑村还构建了“5+N”志愿服务体系,凝聚多方力量,年均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惠民活动80余场,真正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全国文明村”创建见成效
文明乡风润民心
作为全国文明村,干窑村始终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成立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嫁娶从简制度等措施,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村里创新推出“善行银行”积分制度,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等行为量化积分,兑换奖励。
截至目前,全村已发放积分存折600余张,注册志愿者160余名,开展志愿服务60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不少村民表示,这一创新举措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庄治理、共建文明乡风的积极性。此外,干窑村还充分发挥贤达人士力量,由本地企业家和乡村贤达人士共同设立公益基金,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开展“金婚庆典”等活动。2025年,干窑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标志着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国家级认可。
随着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干窑村百姓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孩童执笔习字、老人锻炼休憩、村民耕读“微菜园”,文化礼堂中掌声与欢笑不断,“文明创建为人民,文明成果人民享”成为生动现实。
未来,干窑村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服务形式,让文明成果更广泛惠及每位村民,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助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