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3岁的婴幼儿被视为社会中“最柔软的群体”。该群体的照护质量和照护成本,既关系到人口高质量发展,也影响社会的生育意愿。持续推动完善托育服务,有效解决一些家庭在婴幼儿托育上的难题,可以说是当前完善民生公共服务和生育支持措施的应有之义。“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建设更多居民家门口的托育园,提供更专业的托育服务;要拿出更加务实的政策举措,探索更加灵活的托育服务模式,坚持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协同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托育服务成本。
无论是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还是鼓励建设嵌入式幼儿园等,都涉及专业人才的培育、准入标准的差异等问题。要为社会参与托育服务提供包括专业人才在内的资源支持,解除准入上的堵点,又要通过明确的标准和监管来确保托育质量,让社会放心。
■杭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