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暖花开时,竟然会念着一棵如虬的苍老柏树

  (图为“嘉善二高”内的柏树现状,由起子提供)

  ■陆勤方

  莺歌燕舞的季节,满眼的花,满眼的绿,看见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是生机盎然,都是激情荡漾。

  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是人们外出踏青的日子,也是人们舒展身姿、享受浓浓暖意的时候。

  透过窗棂,便是一树的绿芽,萌发着、张扬着。这就是生长的姿态,随心所欲、肆意妄为。稚嫩的芽叶鹅黄、透明,薄薄的。天空湛蓝,云丝飘浮,轻柔、舒缓。天空的深邃、遥远,仿佛蕴含着四季的轮回,像生命一样,永恒、无限。比如小草,一岁一枯荣;比如树木,年年长新枝。偶尔之间,一群小鸟叽喳着掠过窗外,惊醒了站在窗前的人。

  那人,就是我。我在春暖花开的风景里,竟然会想念起一棵树,一棵在校园里矗立如虬的苍老柏树。

  当年,意气风发地站立在三尺讲台后,面对着一群含苞待放的青少年,从朱自清的《春》到《荷塘月色》,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记念刘和珍君》,用比学生们早几年读到的知识、解释和理解,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赏之中,像模像样地比划着、阐述着。

  教学楼外有两棵相距不远的柏树,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霜雪漫天,始终静默着、矗立着,仿佛也在聆听、注视。

  每天早、中、晚去食堂的时候,都得从两棵柏树底下经过。仰面望去,它们是那样的高大、挺拔。有些许皲裂了的树杆,从地面直挺挺地窜到二层楼顶那般高,树梢头上有一二舒展开来的枝叶,很稀疏的样子,而且已经干枯了好多,极少的墨绿深沉。

  后来,位置偏南且相对瘦小的那棵柏树,大概是影响到了要新建的楼房,被砍伐了。站在北侧的那棵还留着,只不过已经紧靠着新建的楼房墙壁,底下都浇筑成了坚硬的水泥场地。

  多少年以后,我才从县志的记载中,知道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原来是县学的所在。所以,民间一直称其为孔庙,是几百年来传经诵诗、教书学礼的文雅之所,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启蒙明伦、崇德尚义的成长之地。依志书所记,自明正统七年(1442)建县后第一位进士及第,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停止科举取士,嘉善虽是一“蕞尔小县”,但明清两朝历代的科第之盛却是“甲于诸邦”,累计登第进士187人、举人510人、“五贡”493人,共有巍科人物13人次,是全国出巍科人物最多的26个县之一。先后出现了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状元钱士升、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状元蔡以台。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做教书匠的那些年,那地方叫“嘉善二中”,据说当时是全省八十所重点中学之一,有初中、高中两部分。

  记忆中的校园里还有别的一些年份久远的树木,比如在大礼堂兼学生食堂南北两侧的两排高大的青桐树,硕大的树冠,既能为学生遮风挡雨,也能营造“桐荫读书”的氛围;比如篮球场北侧的一列松树,如火炬一样,四季常青;比如在已经改建成校企墙院里的那株蜡梅,金黄而又透明的梅花,盛放时会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几十年一晃而过,原来的校园依旧,只是已改名为“嘉善二高”,所有的建筑包括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等,都已经改建、再改建,前些年女儿在那上学时,我也曾去过,看到的是“面目全非”的一个崭新空间。而那棵孤独苍老的柏树还在,依然紧贴着已改为办公楼的墙壁西侧,默默地矗立着。

  嘉善析置建县于明宣德五年(1430),第二年才有第一任叫郑时的知县到任,筚路蓝缕,开拓创业。县学始建于郑知县到任的第二年,也就是宣德七年(1432)。县学的创建一定得提到一位叫陆坦的乡绅,一是因为县学的选址为陆坦的献地,二是因为陆坦还捐金三百多两建造了学宫的礼殿,即大成殿。而后费时近百年,至嘉靖年间,嘉善县学几经修筑、增建,终于成为“甲于诸邑”的壮丽学宫,高大宏丽。及至清朝康乾盛世之时,大成殿内先后恭悬有康、雍、乾、嘉四帝的御书匾额:康熙二十四年(1685)恭悬御书“万世师表”、雍正五年(1727)恭悬御书“生民未有”、乾隆五年(1740)恭悬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恭悬御书“圣集大成”,可见得嘉善科举教育曾经是多么辉煌。

  沧海桑田,数百年变迁、轮回,曾经的壮丽学宫虽然还是培养、教育学生的地方,但能够寻找到的县学或孔庙的遗存,好像就只有这一棵孤独的柏树了。每年的春季暖阳之时,稀疏的树冠上,依然会吐露出几丝新枝嫩芽来,预示着那份生命的坚韧、强劲。

  “原有建筑已圮废或拆建,现剩两棵有500余年树龄的虬柏,仍挺立在二中教学楼东侧。”这是我在1995版《嘉善县志》上“教育”编中“县学、书院”目下找到的文字,说明那时两棵柏树都还在。同时,又在《嘉善县古树名木调查表》中,看到了位于“嘉善二中院内”的柏树,胸围有“3.05米”的说明,没有标示“大约种植时间”,也没交代“树高”“冠幅”。再去找寻关于那两棵柏树的史料,清光绪县志的“物产”篇里,也就这样一段文字,且好像不是说县学里那些树的:“柏,有刺柏、桧尖柏诸名。一种名扁柏,即侧柏。”也不知道现在还能见到的那棵,应算是柏树的哪一种?至于说校园里的柏树已有500多年树龄,估计也是根据县学创建、增修的历史来推算的,或许,还可以说是已有近600年的树龄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从五姑娘到嘉善田歌的文化基因
墨竹(梅)篇~~~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人文
春暖花开时,竟然会念着一棵如虬的苍老柏树
水乡天籁
高节凌云空自奇——《高节凌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