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的手作”①

69岁钱阿姨的手工编织世界

  观看视频扫描二维码

  ■全媒体记者 高宇伶 李  靖

  “妈妈的手作”传递着家乡的爱与温暖,是巾帼致富路上的“指尖艺术”。近年来,西塘镇妇联坚持以“妈妈的手作”为推进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促进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西塘本土特色、女性特色、时代特色的手作与美食,持续推动“妈妈的手作”迭代升级,为共富注入“她动力”。

  “这边喊你钱阿姨,那边喊你钱老师,你是连自己的年龄都忘了吧?”在西塘镇鸦鹊村的钱玲英巧手编织工作室内,钱玲英笑着告诉记者,因为近几年对于传统编织技艺十分热爱,她老公经常这样开她玩笑。

  为何叫钱阿姨?当然是亲朋好友对她的称呼。钱玲英回忆道,自己是在3年前开始接触编织行业的。退休后在家闲来无事,便重拾起小时候热爱的钩织,从做小挂件、小人偶开始,后来做起了主题大场景。完成后的作品,钱玲英会拍照发送到朋友圈,得到了朋友们的点赞和认可。

  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收到了一份邀请,去嘉兴的集市展出作品。现场,钱玲英抱着学习的心态,与各位摊主进行沟通交流,第一次见识到了包包编织的魅力。回家后,她回忆着当天所学并开始尝试。“她们可以,我当然也可以!”钱玲英暗自下了决心,跟着网上的视频,从最基础的“田字格”编法开始学习。

  “你看,这不成功了嘛!这些都是我的作品。”钱玲英指着工作坊里整齐陈列的包包兴奋地介绍,这里的每一款作品都是她经过一次次“编了拆、拆了编”的反复尝试编织出来的。每一次出“成品”她都会在朋友圈高调“炫耀”。

  至于为何叫钱老师?那是编织爱好者和学生们对她的尊称。自从拿下这门手艺后,凡是身边有人感兴趣想要学习的,钱玲英都会义务授课。她说,现在来学编织的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传统文化真的崛起了。

  “我会继续做她们的引路人,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编织。”钱玲英介绍,除了日常在社区、工作室授课外,目前还会定期前往残联、工会、镇里等,固定每周开设一次免费课程教学。此外,她还带着自己的手艺走进硕士小学、天凝小学等。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是不少女性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幸运的是,钱玲英的这一爱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其丈夫更是成为了她强大的后盾,比如钱阿姨不会网购材料,他便从头开始学习;钱阿姨在外教学,他便在家做起家务……“我有我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还能赚点手工钱。”对于现在的状态,今年69岁的钱阿姨很满意。

  近些年,西塘镇积极探索巾帼力量共创共富新形式、新路径、新举措。在镇妇联的支持下,钱玲英积极带领妇女姐妹们“勇闯”编织市场,通过走出去,拓宽销售渠道,实现近万元的收入。据悉,钱阿姨的编织已惠及近1500人。

  “我们将持续引领打造巾帼手工坊,为赋闲妇女、宝妈群体等就业增收搭建全新平台。”西塘镇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继续深入挖掘“工作时间碎片化、创收方式多元化”的就业新模式,助力更多妇女掌握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让她们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拾”出新风尚~~~
“妈妈的手作”①~~~
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
■六问破难·六干争先——旗开得胜·服务直通车~~~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柳洲采风
天凝上演爱心“双响炮”
69岁钱阿姨的手工编织世界
羽毛球爱好者直呼“打不起”
拍卖公告
政务服务用心用情 显“速度”更有“温度”
拍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