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李琳
在不同的年纪捧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重读这经典作品,感慨甚是不一样。初读时,我还在上初中,《朝花夕拾》那是初中生的必读书目,可以说大家人手一本都看得很认真,有时候早起到了学校后还会听到同学们在热闹地讨论着鲁迅先生书中所写的那些童年趣事,好奇着迅哥儿童年的生活,而对于那时处在封建私塾教育下的中国却缺少了一份深刻的认识。如今踏上教师岗位,再次读起这本书,留下的最深思考却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差别。
说到《朝花夕拾》这本书,我想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总共收录了10篇文章,里面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他追忆了那些怀念的人,比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和父亲,以及那些难忘的事,比如救养隐鼠、看五猖会、在三味书屋读书、在百草园玩耍等等。看似迅哥儿的童年生活很精彩,想看的《山海经》有长妈妈帮他去寻购来,还读过《二十四孝图》,平时待在家里时,可以在自家百草园的广阔天地里玩耍,一到节假日,还会去观看迎神赛会和戏剧表演。可是你可知道这本《山海经》是他渴望已久却难以购得的,是那么美好,那么珍贵;你可知道他阅读的《二十四孝图》里的故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反映的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是那么虚伪,那么残酷,生活在旧中国的儿童是那么可怜;你可知道他迫切又兴奋地想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是那么无奈,那么痛苦;你可知道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生活是那么乏味,那么拘束……
而生活在新时代下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啊!他们想要的书,立刻就可以在附近的书店或是网络上直接购得;他们日常阅读的书籍都是积极向上,蕴含着美好想象或者正确价值观的;他们想要去参加各类活动,父母都是全力支持的;他们在学校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但是很多孩子都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因为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当父母为他们买来很多适合并有益的好书时,他们不懂得珍惜得来的纸质书本,想到的时候去翻阅一下,不在乎时就放置在家中积灰,有些孩子甚至会把书本乱扔或撕破;当他们走进新华书店或是在线上书店浏览时,琳琅满目的优质书籍便呈现在他们的眼前,古今中外皆能拥有,都是时代给我们的馈赠;当他们想去参加各类活动或是观看电影、话剧、演唱会时,父母基本都会和他们讲完道理然后带他们去,因为课外生活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他们在学校读书时,除了常规的德智体美劳的课程设置外,还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周末的俱乐部兴趣班供孩子们选择参与,不但体现了劳逸结合,更是满足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需求。
想到这般的“教育”差距,我想我们都得感谢这个好时代,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孩子们享受到了更先进、更优质的教育。希望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学会珍惜新时代赠予我们的一切,一起朝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方向共前行、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