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在美食里的诗与远方

  ▲扫描二维码观看

  编者按:乡村,集聚烟火气,最聚人情味。在嘉善,有个生活着的古老乡村,名为汾湖村,这里流淌着千年文化,这里孕育着地方经济,这里有一代又一代敢想敢拼的陶庄人抒写着奋进的故事。本报记者深入该村,以一月一字一文一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地探寻这个偏远乡村与诗歌的渊源,展现诗歌滋养下的村庄的建设,对话诗歌陶染下的汾湖村民的历史与未来。

  【十一月的关键词:待】

  十一月的诗

  汾湖咏

  暖阳,就像一条忠实的田园犬

  伏在主人的脚边

  碧波上金色的鱼群游弋

  在时间的琴弦上跳跃着

  一个个静默的乐音

  风,抚弄这片土地

  母亲的手掌一样温柔

  等待是思念的蓄积

  一种莫名但却热烈的希冀

  亦如汾湖上扬起的白帆

  纯色且坚定的箭矢

  在阳光下,美的建构

  就这样悄悄进行着

  一声声白鹭的咏叹

  伴着青绿直闯云霄

  作者:俞  冰

  ■全媒体记者 方盛艳 张舜红 周  频

  这段时间,一只只汾湖蟹爬上了嘉善市民的餐桌,带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汾湖蟹的销售商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汾湖蟹更是火热出圈,感受了上海市民的热情。“原本螃蟹是参展的,可是好多人要买,有几个上海爷叔预订了好多。”汾湖蟹的销售商金春表示,2024首届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上汾湖蟹成为了供不应求的明星产品,除了卖到脱销的汾湖蟹,上海市民对充满诗意的汾湖也很向往。

  吃了汾湖蟹,慕名来到汾湖畔,上海市民池英一下就被汾湖边的雕塑作品吸引了,她指着雕塑给读小学的儿子一一讲解。“这些作品以大地为布,雕塑为笔,没想到陶庄的废旧钢铁居然是艺术品。”池英指着作品《羽神》跟儿子说,“你看这像什么,又有什么寓意?”

  诗歌,村庄的灵魂

  寓意着新生和希望的雕塑,给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偏远小村——陶庄汾湖村新添了一道风景。在这场虾蟹季与诗歌村的梦幻联动中,汾湖村又因美食贴上了独特的陶庄文化标签。

  “汾湖之畔,品虾享蟹,乐哉悠哉,有‘趣’有‘味’!”一位游客在游玩之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每一块石板路、每一座小桥、每一片树叶,都似乎蕴含着诗意。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诗歌朗诵会、诗人驻村创作计划、以及遍布村落的诗歌墙,让陶庄汾湖诗歌村逐渐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歌村”。

  村民们开始关注诗歌,学习诗歌,甚至尝试创作诗歌。正如村民夏晨东说:“自从我们村成为诗歌村,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我也开始写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产业,诗歌的延伸

  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各个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上,以虾蟹养殖为特色的“蟹逅汾湖”活动,不仅让游客品尝到了地道的湖鲜美味,更通过厨王争霸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了陶庄丰富的饮食文化。蟹王蟹后拍出10万元高价,吸引了游客来探望蟹后的生产地。旅游业上,陶庄依托诗歌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散步诗空间,聆听诗歌声,这里远离尘嚣,诗意隽永。

  “每次来陶庄,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来自北京的游客倪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里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庄的历史和文化。”

  未来,诗歌的远方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诗歌邂逅美丽远方。“未来,汾湖诗歌村将继续深化诗歌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诗歌活动、打造诗歌主题民宿、开发诗歌文创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陶庄镇文化站站长胡艳表示。

  陶庄镇也将积极探索诗歌文化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以诗歌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诗歌的引领,陶庄将不断拓宽发展路径,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因为汾湖,我看到美景;因为汾湖,我找到诗歌;因为汾湖,我尝到美食。”前来采风的诗人俞冰说,在这里,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它更像是一股不竭力量,推动着村庄不断向前发展。藏在人间烟火味中的“诗与远方”,也像是一种澎湃力量,谱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芳草地
   第04版:影像
藏在美食里的诗与远方
吴宝玉的“甜蜜”事业——“优卡甜心”烘焙坊
宣讲+思政课 这场在高校的宣讲让理论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