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杨庙

  ■何丽萍

  在嘉善县的一隅,有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名叫杨庙。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杨庙境域内的六百亩荡,古称东麟湖,与栖真的西麟湖相邻,同属历史名湖。东麟湖、西麟湖都是远古时太湖的遗存,那时嘉兴境内大多地方陂湖相连,烟水苍茫,而尤以北部为甚。往昔的湖上士林云集,文采风流,绵延数百年。

  说到麟湖,麟,据《礼记·礼运》载:“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棷(音叟),本或作薮,聚草也。古人认为凤凰麒麟是出在沼泽地的。“麟者仁兽”,由此可见,此乃祥瑞风水宝地也。

  麟瑞乡之名最早出现在唐代,推想乡名之立是在唐大历三年至六年(768~771),大理评事朱自勉率军赴嘉禾主持屯田之后。据此,唐大历后这里已有村落。据嘉善地方志记载,杨庙“明代属麟瑞乡,清道光年间建庙后名杨庙镇”。自此,香客纷至,并有贸易,后渐成市镇。

  杨庙塘东西流向,塘北侧为旧镇,南侧为新区。旧镇街巷荒落,如秤钩浜、张家弄,大抵仅存其名。新区,南北向主街为麟溪路、庆丰路,东西向主街有宏杨、安定、兴贤三路,五路纵横呈井字。

  麟溪是杨庙未建镇时此地的一个雅名,是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古有麟溪八景:湖塘春涨、余亩盈秋、石井归帆、净莲夕照、雪溪渔唱、淡沧烟霭、水云月色、崇福晓钟。明正德年间,居东麟湖北来字圩的沈孟舆,是北山草堂沈氏后人,曾请名儒周鼎写有“麟溪八景序”,生动描绘了麟溪的秀美风光,至今令人神往。

  名甲江南的北山草堂曾坐落于杨庙旧街上。沈氏后人沈棐,在沈氏园中建造了一座草木环绕、蔚然深秀、翰墨飘香的草堂,并用父亲的号“北山”命名,以纪念先人。这座草堂就是北山草堂,可谓嘉善明朝文化史上璀璨的一页,那时,文人墨客往来吟咏,胜景闻名天下。

  定居于嘉兴后,我才知道杨庙是雪里蕻之乡。一方特产,往往是本土风情的承载之物,由特产推及一般吃食,若做得精妙,亦别具一番意趣。杨庙种植、腌制雪里蕻历史悠久。其菜褐色而微黄,滋味本正,鲜香不酸,主要是因为这里朴实的农户还恪守着原始、传统的踏腌法。

  在杨庙,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在古老的北大街上,感受着那份质朴与纯真,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古老的建筑、石板路,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如今,新区的发展又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杨庙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展现出了现代的一面。

  清晨,阳光洒在小镇上,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麟溪桥头的集市上摆满了挂着露珠的各种新鲜农产品,雪里蕻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这里的人们以勤劳和朴实著称,他们用心种植每一株蔬菜,精心腌制每一棵雪里蕻。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傍晚时分,小镇渐渐安静下来。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麟溪塘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运河边的人们或散步,或垂钓,享受着片刻的宁静。这一刻,人与自然仿佛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杨庙的夜晚,星星点点的灯光闪烁在夜色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宁静与平和。这样的夜晚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古人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或许,古人也曾在这里欣赏过同样的美景,感受过同样的宁静。

  杨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它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产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归自然,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个地方充满了温暖和爱,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善良和热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杨庙的美,宛如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水墨画,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人文
唐锡光:倾情译述儿童文学 毕生践行“开明精神”
诗意杨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