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说的一点没错。国庆节前的乡下老家之行,我看到九月的乡间仍然是绿油油、生机勃勃的,真的感悟到了何谓“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我心里大概“胜”在那绿色代表着勤劳、坚韧和生命力。
绿在无际的稻田里。来到乡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抽穗扬花的稻田,那稻田碧绿碧绿,一大片一大片,放眼望去,绿色无边。碧绿的稻株直直地挺立在田野上,稻叶之间露出了星星点点的白色,那是正在抽穗的稻花。天空湛蓝湛蓝,偶尔有几片云朵飘过。微风过处,幽幽的稻花香渗入鼻孔,沁人心脾。稻叶上还挂着前一晚留下的晶莹的露珠,它们仍恋恋不舍地依偎在绿叶之间,折射出斑斓的色彩。碧绿的田野里,时不时地有几个人影在晃动,从他们的姿势和动作可以看出,他们正在用双手拔去那些貌似稻苗的稗草。几只白鹭从稻田的田塍间时而飞起,时而又降落,只稍稍地露出它们洁白的头颅,在整块绿幕的衬托之下,那一点点白色白得醒目、白得舒心、白得诗意。秋天这绿色的田野可真是太美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这绿野之中,好像少了缕缕冉冉的炊烟,不免让人有点惆怅。不过乡间炊烟的消逝,从某种角度讲,也是时代发展的印证。
徜徉在这绿油油的稻田边,望着这满眼绿里闪着白的稻叶,闻着这悠悠的稻花香,闭上眼,我仿佛已置身在金灿灿的稻田里了:那“哒哒哒”的收割机割稻的声音此起彼伏,金黄饱满的稻谷正从那收割机的口中喷薄而出,刹那间装满了麻袋,装满了竹筐,装满了小型卡车,装满了乡亲们的笑声……
绿在斑斓的农家菜园里。老家的宅基地已被没有搬迁的邻居辟为菜园了。邻居兴致勃勃地对我说道,菜园子从开春以来一直是绿油油、水灵灵的。我放眼看去,碧绿的嫩叶里露着红脸的是辣椒,长长绿绿的是长豆,顺着竹棚架螺旋式努力地往上攀的是丝瓜,黄瓜翠绿的藤蔓像猴子爬杆一个劲地往上蹿,绿中带点白霜似的番茄叶之间一个个番茄像一个个红灯笼。小白菜、空心菜、芹菜、毛毛菜、苏州青、上海青、本地大叶杜种菜,真的是绿油油、水灵灵。大大的冬瓜挺着圆圆的肚子,一个个懒散地躺在地上,身子上还涂满了一层“白霜”。玉米吐着紫色的须,一个劲地笑着。紫绿色的叶下挂满了紫色的茄子。碧绿的秋葵总是让人惊喜,锥子似的秋葵天天精神抖擞地站在枝头。邻居的话语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是的,菜地中间,即使是那些野草野花,不管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也在菜园里尽情享受着秋日的阳光,竞相在园边地角生长着,为菜地争取秋日里的绿色,它们似乎也知道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所以要尽情地彰显着自己的绿。
绿在蓝天映照下的小河里。在我的心中,家乡的小河是条美丽的河。我不知道小河究竟流向何方,只记得河水宝贵极了。别的不说,单说河两岸的垂柳与仍然保留的那一块不大的竹园吧,它们就比别处繁茂、葱郁。初春时,河边的垂柳伸出了柔嫩的指尖,轻轻地撩拨着清水;青翠的竹园里那些雨后春笋总比别处长得早,一天一个样。到了秋日,垂柳仍然是婀娜摇曳;竹林照样是青翠欲滴,在阳光下油亮油亮的,不用说是因为它们近水楼台先得“水”啊。在我的心中,故乡的小河是条无私、可爱的小河。它曾是我们童年的天然游泳池,河水曾是那么清澈诱人。夏天酷暑难耐的时候,我们会寻找各种理由到小河里去游水。但后来,河水不知怎地渐渐开始脏起来了,最后变得连洗手也嫌脏了。好在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五水共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家乡的小河也获得了新生,河边筑起生态石驳岸,河底的淤泥被清除了,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无害化管网处理……小河两岸重又绿树成荫,翠竹映水;河水似镜,晶莹透彻;水中游鱼,清晰可数。蓝天碧水,惹人喜爱。
小河,清澈、碧绿、恬静。远看它是那样的清澈碧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同村的发小告诉我,要是到了晴朗的月夜,那弯弯的小河在银色的月光下,会闪闪发光,圆圆的月亮会倒映在清澈的小河中。小河幽静而又温柔,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我想发小说的肯定是真的,古人不是曾有“皓月千里,静影沉璧”的名句嘛。
绿更显在不曾消逝的乡里乡情中。我们这次回乡,是为了探望老家的一位老亲。虽然我们全家离开村(浜)已有20多年了,但毕竟我们的“根”在那里,且老娘年已九十,不便远行,所以这样的事就由我跟妹妹代而为之了。当我们到村(浜)里时,发现原来的左邻右舍也都赶来了。这情景着实让我感动不已:家乡的人善良、淳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亲切,写满了温馨,尽管村(浜)里的大多数人家都已经因拆迁集聚到镇上了,但邻里之间的关系仍然十分融洽,你来我往,从不曾中断,这就是乡里乡情,这就是家乡淳朴的民风……
习习秋风吹来了浓浓的乡情。九月乡间绿满目,“我言秋日胜春朝”。蓝天白云碧水绕,稻花香里丰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