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空间 盘活土地 修复生态 提升效益

深耕每寸土地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媒体记者 黄姝妍 袁  震 鲁宇韬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9月25日,在嘉善窑望丰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考试正在进行,共有来自全县各地的36名学员参加。学员沈宇凡来自大泖村,他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有自己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争取在水稻收割的时候,可以投入到实践中去。”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县农业技术队伍开始壮大;1984年4月建起农技推广中心,绝大多数村配备农民技术员;1989年,在发展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的同时,重点提高农民技术素质。现在,我县每年都会免费开展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考试,已累计培养学员三百余人次。

  2023年3月,嘉善窑望丰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整合了全镇47个种粮主体、28个农机服务组织,建立了覆盖种植、收割、秸秆处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全程的农事化服务工作,可以让农户告别‘单打独斗’。”范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梅其伟说。

  今年以来,嘉善窑望丰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完成13000亩的机耕工作、8000亩的机插秧工作、19000亩的飞防工作。除了干窑,还服务周边四个镇,最远到江苏省吴江区。同时,挖掘周边富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两年增长42.6%。

  为破解“谁来种田”难题,我县开展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联合化粮食生产农事服务机制,跨村联合成立实体化农事服务中心,开展农资配送、农技推广、农田管理等业务,推动农田集中连片高效生产、收益统一分红。布局4个省级、9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13个农事服务中心站点的农事服务网格,实现县域农事服务全覆盖。另外,建成省级农机服务中心5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5家、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

  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服务站副站长李超表示,后续将继续依托双强项目和县里产业化项目,继续推进农事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

  在西塘镇红菱村,成片的稻田从深绿渐渐过渡到浅黄,再过一个月左右,这里的水稻就将迎来丰收。

  近年来,红菱村协同周边村庄共同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72亩,形成连片耕地面积14073亩。目前,红菱村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套合率98.81%,稻米较常规亩均产量提高8%。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红菱村将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全力保障西塘现代粮食全产业链共富工坊建设,有效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有利条件,打造红菱稻香文化之旅产业集群,实现农文旅融合。

  此外,干窑镇长丰村、祥符荡周边均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行动,成果丰硕。2018年以来,我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推进全域全要素全空间的土地综合整治,累计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5个,区域面积44.58万亩。

  “嘉善将一如既往聚焦聚力‘优化空间、盘活土地、修复生态、提升效益’四大核心功能,发挥好土地综合整治的综合效益,更高质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国土整治中心主任俞新俭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柳洲采风
报头
县领导探望慰问百岁老人
深耕每寸土地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嘉善光电子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健康生活 理想血压
智慧绿洲创新中心22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数说嘉善75年——向善而变
善虹苑二期项目荣获两个市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