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郁林强
本报讯 “要保证冷成型顺利,表面润滑很重要……”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紧固件首席工程师杨现亮正和企业工程师一起查看非调制钢工艺生产情况。该工艺能在节省热处理工序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紧固件的高强度,同时精确控制尺寸,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这也是杨现亮今年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帮助企业推进的一个项目。
“我来到晋亿实业以后,发现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非常迫切,上善院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紧固件用钢,正好契合企业需求,所以我们和企业一起进行了工艺优化,采用非调制钢工艺,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杨现亮说。
作为国内紧固件行业龙头企业,晋亿实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器、汽车、高速铁路、航空、工程机械等领域,产品远销国内外。上善院作为嘉善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建的科研载体,目前已与星辉新材料、大隆合金钢、群展精密等3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助推企业解决紧固件和轴承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
杨现亮的到来,让晋亿实业的非调制钢工艺项目顺利实施,缓解了企业的成本焦虑,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上善院的帮助,目前我们已经在小批量试生产非调制钢,最大的收益就是节省了成本,可以减少球化和热处理这两道工序,并且生产过程也更加绿色环保。”公司工程师张春平说。
为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结合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今年,浙江省计划选聘“产业教授”300名以上、“科技副总”700名以上。针对科研院校与企业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上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嘉善自去年以来,率先在全市探索构建企才合作新模式,创新推出“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利用校地共建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机构等载体,推荐、遴选优秀科研人员长期进驻企业开展指导,密切院企合作,将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全县已选派32名“科技副总”到当地企业,推动达成技术合作35项,新增技术交易合同2亿元,助力合作企业新增营收近15亿元。“本地科研院所对接我们本地企业,可以缩短时空差,企业有问题,‘科技副总’马上就能从院所赶到现场。下一步,我们还将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更好地把产、学、研工作深入推进下去。”县科技局科技人才科副科长戴根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