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倪峥嵘
通讯员 葛佳慧
今年3月,姚庄镇丁栅社区的李先生委托母亲专程来到姚庄派出所,为“知心大姐”社会工作室的董亚芳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尽职尽责 热心服务”八个大字,以此来感谢董大姐对他们家庭的帮助。
董亚芳是姚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姚庄派出所调解员,虽然已经退休,但她仍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各类调解工作。自“知心大姐”社会工作室成立以来,董亚芳每年要参与80多起矛盾调解,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
两年前,李先生的儿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吵闹,造成意外伤害。由于他忙于工作,孩子的母亲又有轻微的智力残疾,事情发生一周后,奶奶才发现孩子受伤了。但也因此耽误了治疗。事发后,李先生一家找到学校讨要说法,但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对方家长并不承认,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后来,学校和双方家长找到了“知心大姐”社会工作室,希望董亚芳能参与调解。董亚芳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与双方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通过正面引导,解开了双方的心结。肇事一方的家长赔偿了部分医药费。经过多次治疗后,李先生的儿子已经痊愈。
除了是一名优秀的调解员,董亚芳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嘉善亿鑫构件残疾人之家“阳光坊”的知心大姐,在这里,董大姐每天要负责30多位精神残疾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教会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去年年底,有3位残疾人员工到了退休年龄,离开了“阳光坊”。董亚芳要寻找新的精神残疾员工来入职,她首先想到了之前帮助过的李先生,他的妻子有轻微的智力残疾,正适合岗位。董亚芳联系上了李先生的母亲了解情况,没想到李先生一家正为此事发愁。
由于妻子患有精神残疾,李先生一家总是把她“藏”在家中,导致妻子的性格愈发内向,平时一言不发,家务不做,也无法正常照顾儿子。家庭、工作的重任全都压在了李先生的肩上。董亚芳告诉李先生,他的妻子能来“阳光坊”工作、生活,不仅可以赚钱缓解家庭的压力,还可以帮助她治疗精神疾病。她的这个提议可以说解了李先生一家的“燃眉之急”。
在董亚芳的牵头下,村里和镇里有关部门立即为李先生的妻子申请办理残疾证,县第三人民医院为其进行了智力鉴定,为智力三级障碍,符合“阳光坊”的“入职标准”。去年11月,李先生的妻子正式来到“阳光坊”,董亚芳对其进行了特别照顾,不仅教会她做一些纽扣、文具等简单的手工品,还教会她跳操,弹奏乐器。短短两个月时间,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变得愿意跟大家交流,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每个月还能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
李先生说,妻子变化很大。现在每天早上七点,她会准时起床,然后给儿子穿衣服、做早餐。在送儿子上学后,她就会回家做家务,八点多再去“阳光坊”上班。“人勤快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两次帮忙,改变了李先生的家庭,他对董亚芳充满了感激之情,所以特地为董大姐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服务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董亚芳以一份古道热肠和一颗善解人意之心尽职尽责,热心服务,以自己的“真心”为更多的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