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小干预、最大效果

西塘:推进灌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显成效

  ■全媒体记者 高宇伶

  在西塘镇礼庙村,有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泵站——王家埭泵站。它虽然只负责160亩农田,却关系着全村4000多人的“吃饭问题”。王家埭泵站作为2024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更新改造173座灌溉泵站机埠项目中的其中一座泵站,还成功入选省政府民生实事优质项目及2024年度嘉兴市水利重点工作十大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一张“金名片”。

  “以前放水靠估,现在手机一点,清清楚楚!”泵站管理员沈正平站在田埂上,笑着掏出手机介绍道,你看这个APP,地里干不干、要不要浇水、浇多少,上面都有提示,在家躺着就能掌控全局。

  泵站改革后,最大的变化是:用水要计量,节水有奖励,超用要付费。沈正平说,自从装了高精度水表,每一亩地用了多少水,心里都有数。现在大家浇水都比以前精细多了,毕竟省水就是省钱。

  数据显示,改革后亩均节水超过了15立方米,灌溉成本降低了20%以上。老百姓实实在在拿到了节水奖励,也更愿意主动参与用水管理。

  这座泵站不只是换了水表那么简单,它变得更“智能”了。泵站使用的智慧灌溉系统,能够通过田间的传感器实时感知土壤湿度,再结合气象站传来的天气数据,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灌溉时机和水量。数据直达云端,系统自主决策,既精准又省心。灌溉效率大幅提升,人也轻松多了。

  “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只加装了智能控制和计量设备,没花太多钱,但效果非常明显。”西塘镇礼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斌介绍,这座泵站的改造,走的不是“推倒重来”的路子,而是“最小干预、最大效果”。

  王家埭泵站蕴含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它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除了节水,还能监控能耗、测算碳排放,实施绿色调度。通过精准的灌溉,减少了化肥农药随水乱流,保护了当地河湖水质。

  在全国农业水价改革收官之年,西塘镇王家埭泵站用“小改造”实现了“大成效”,从技术到机制,从节水到环保,为农村水利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好榜样。

  西塘镇农业农村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确实抓到了点子上,用水更省了,设施有人管了,国家有补贴,农民得实惠,通过“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让节水者受益,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的目标上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

  下一步,西塘镇将持续推进灌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特别是解决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计量和节水提供硬件基础。同时创新推广“物业化”“合作社”等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提升管护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小杜鹃
   第04版:理论·广告
姚庄:汽车零部件行业聚链成群
大云:破解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难题
天凝:2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迎来崭新生活
智慧执法大比武 长三角20支精英队伍嘉善“论剑”
干窑:“暖心查患”守护街坊邻里
西塘:推进灌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