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奚嘉瑶
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数慧云巷园区,由浙大智慧绿洲引进孵化的应急饮用水处理装备项目已从研发走向产业化阶段。去年9月,浙江至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嘉善投资成立浙江奇兵应急装备有限公司,利用应急饮用水处理技术及集成工艺,研发、生产关键成套设备。
浙江奇兵应急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环境实验室研究员杨岳平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单兵海水淡化器”,从立项到成功研发,历时5年,技术核心体现在能量回收高压泵设计及低压海水淡化膜的国产化,脱盐率在98.5%以上,淡化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可广泛应用于野外活动、海上救生及灾难灾害应急饮用水保障。
事实上,奇兵公司的孵化并非偶然。近年来,浙大智慧绿洲已逐步建立起“内部资源—平台支撑—外部衔接”的完整产业链条。在项目孵化方面,浙大智慧绿洲新质生产力促进部推动智慧绿洲探索“先拨后股”的资金支持模式;在产业导入方面,会同嘉善示范区管委会成立产业发展推进专班,聚焦“成果转化、产业对接、项目导入”三大核心任务,统筹推进科技成果导入、企业技术服务、产业项目集聚落地及未来产业生态构建。截至目前,浙大智慧绿洲已集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环保、新材料、食品、文化六大产业集群企业60家,其中规上企业2家,实现产值2.7亿元,累计达产产值突破10亿元。
“我们将持续健全成果孵化和项目引入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嘉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产业总监石锦澎表示。
近六年来,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建设水乡客厅、青浦西岑科创中心、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一厅三片”,全力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其中,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已落地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祥符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累计创建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8个,集聚人才总数1723人,硕博占比95%以上,为区域科技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为了让科技成果“转”起来,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针对创新资源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人才留用难等问题,积极探索科创产业融合促进机制,健全院企科技合作提升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建立人才流动促进机制,全链条打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的“最初一公里”和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日前,波科激光(嘉善)有限公司与祥符实验室正式达成“院企合作”,联合开发“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前期将聚焦单波长激光技术,开展一系列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关键技术研究。
波科激光(嘉善)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已在嘉善建设3000平方米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可满足III类医疗器械的无菌试验与精密组装需求。
“波科做的是激光器本体,能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我们祥符实验室在BTIT领域,做了很多的积累,两方一拍即合,希望在半导体激光器、在医疗领域,尝试新的产品形态。”祥符实验室产业发展部部长沈灏说。
科技创新向新而进。在嘉善片区,浙大智慧绿洲等四大科创平台已自主研发标志性成果55项,孵化转化企业75家,市场化横向经费3.7亿元。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86.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68.2%,均位列浙江第1,创新指数攀升至浙江第5。
嘉善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还将通过夯实院企合作关系,推动建立“产业链+研究院+商会(协会)+重点企业”的结对机制,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充分发挥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长三角(嘉善)专精特新赋能中心等平台作用,紧密对接企业、衔接产业,提供从成果孵化、转化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对科创平台及企业研发机构现有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进行资源统筹,开启更多院企合作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