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本报讯 9月6日是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首期开园三周年。三年来,浙大智慧绿洲牢记“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支持学校发展”使命,以“求是创新”为魂,以“绿洲担当”为责,坚持“凝方向、探机制、聚队伍、造平台、强产业”工作方针,敢闯敢试、实干笃行,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为引擎,以平台为支撑,走出一条具有绿洲特色的科产融合之路。
浙大智慧绿洲从祥符荡园区的1.5万平方米起步,到2023年建设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未来创新园归谷园区,2024年数慧云巷园区启用实现双园协同,2025年携手姚庄、西塘建设新质生产力加速中心,如今总使用空间达11.3万平方米。未来食品、未来健康、未来设计、未来区域发展、未来城市、未来环境、未来影像和数智机械等8大未来实验室体系已完成布局,初步形成了“城市、环境、健康”三大领域、“绿色+、生态+、智慧+”三大创新方向。截至目前,累计获批共建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5个;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109项;申请知识产权335件,授权专利41件、软著45件。
中心推进实施“1135”人才会聚计划,打造长三角人才“强磁场”。2024年,获批国家部委海外人才蓄水池创新试点单位(嘉兴首个)和省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自主评审单位(嘉兴首个)。截至2025年9月,汇聚各类人才1286人,人才队伍稳步扩大。
三年来,中心攻坚克难,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与华润三九、柳工集团、中视传媒、中扬立库、东博建设等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35家,横向科研合作178项,累计总签约经费超4亿元;与嘉善各镇街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8项,服务经费1841万元;3名科研人员入选2025年浙江省派“科技副总”并入驻嘉善地方企业,精准解决生产实际难题。与姚庄、西塘、陶庄、罗星及嘉善县教育局、嘉善生态环境分局等6个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联合中扬立库等12家嘉善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与22家县内食品生产企业成立嘉善食品行业院企创新共同体;牵头组建“嘉善县专精特新企业数智服务联盟”;积极承接县各部门委托研究课题,围绕嘉善“双示范”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与宣传、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有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当前,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正处于由“破题起步”向“提质增效”跨越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中心将继续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的国内标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嘉善“双示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