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塘农综改革再添“科创引擎”

共建嘉善农业领域首家院士工作站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宇伶

  通讯员 蔡昱能

  本报讯 从种子到餐桌,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长三角农业现代化的“西塘样板”,正在这个春天里拔节生长。3月17日上午,嘉善县西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方共建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在西塘镇举行。

  与会人员围绕在西塘镇打造展示窗口,推广“水稻选种育种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对进一步深化合作达成共识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水稻栽培专家张洪程一行走进西塘镇现代粮食全产业链基地,参观了无人机巡航的千亩良田、自动监测的土壤墒情系统、全程可追溯的稻谷加工线。

  “这里的田块肌理与江苏地区相似,正是开展早熟晚粳稻试验的理想场景。”张洪程驻足察看科研配套空间,对未来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限憧憬着。

  借智登高,发挥高端人才智力优势。签约现场,嘉善县西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将聚焦“早熟晚粳稻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稻作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三大攻关方向开展合作。

  作为我国作物栽培领域领军者,张洪程现场“划重点”:“浙江早熟晚粳稻种植面积超800万亩,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亟待突破。我们团队计划5年内育成亩产900公斤以上、米质达国标二级的突破性品种,并实现在长三角推广500万亩。”

  此次合作签约是深化“院地合作”现代农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科创+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根据规划,工作站将构建“1+3+N”创新网络:以红菱村为核心试验基地,联动扬州大学育种实验室、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果中试基地、西塘镇现代农业园区,辐射长三角15个粮食主产县。

  未来,工作站将聚焦“技术攻关、品种改良、人才培育”三大核心任务,通过开展高质量科技合作,围绕水稻新品种选育、配套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院士工作站为引擎,让这片7500年前马家浜文化的稻作起源地,续写“嘉禾之乡”的科技新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影像
共建嘉善农业领域首家院士工作站
AI赋能基层警务宣传
阳春三月 甜蜜大云游人如织
这场“新新群体”关爱活动格外暖
这些鲜美食材正当季
“桃专家”袁金红铺就“甜蜜”共富路
关于关停阳光路农贸市场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