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与韵

  嘉善中学 101班 俞文渊

  我小时候极怕水,据我父母的话来讲,旱鸭子沾不得水。年岁渐长,怕水的症状也好了不少,可我还是学不会游泳。这就导致我现在去海边或是泳池,都得带着泳圈,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渐渐也不爱去海边或者水上乐园玩了。

  与我不同,我父亲不太会游泳,却特别喜欢海边、沙滩。像舟山,每年过年都会去。后来在我的抗议下,也少去了。

  我喜欢林间的小溪,清澈安谧,可面对像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河流,虽然心中震撼却感到后怕,不敢直面,只敢从手机中窥视。直到偶然一次机会,我同父母前往钱塘江观潮。我知道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卷入那滔滔流水之中,本不想去,父母忧家中无人,强迫我前往。

  既来之则安之,我打定主意要找个远离岸堤的地方。我们到达地点时,已围了一圈人,我父母拉着我挤到前面的位置。钱塘江大潮还在酝酿中,钱塘江的浪涛从远处卷来,浪涛像是古欧洲女士的裙摆层层叠叠,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愈来愈近,宛如古战场的金戈铁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抬目远望,见更大的浪涛从远方飞奔,似是为了赶赴与月的约会。我们随着群众向更远更高的地方走,怕殃及池鱼。

  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我仿佛去到了两国交战的古战场,若方才的浪涛是前驱部队,如今便是主将率领千军万马疾驰,气卷万山来。那涛声如战鼓,鼓舞人心,告知将领和士兵前行方向,也在向敌人示威,让人心生退意。波涛飞舞,拍打在岸堤高台,气势高雄,似是要将敌人驱逐,声怒战貔貅,潮水席卷,似是要将敌人撕碎,不知哪方获胜。潮水渐渐平息,钱塘江又变得那样平静,阳光照射,波光粼粼,丝毫看不出方才半分凶狠的模样。

  我们绕着河岸闲逛,心中产生了莫大的震撼。水是柔和的,容纳万物,给人宽容之感。我一直想知道,水在日常中的形象是弱小而柔软,可却有很多人都会惧怕水,并且都是在年幼时。按常理来说,年幼时不懂水的危险,应该是不惧水的,年长知水的危险,方惧水,可大多数人都是相反的。

  此问无解,如今才知原因,幼时惧水这可能是人的天性,而年长不惧则是时间积累,有能力,知安危,懂避祸。

  如水一样,水少时则软弱可欺,日积月累,水多则如江海浪潮,一击毙命。一滴水奈何不得巨石,可千万滴水能石穿。

  潮水席卷激涌,靠的是力;士兵将领砥砺前行,靠的是力;人们跋山涉水,愚公移山,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靠的是什么?

  是力!

  力是底气,是根基,是厚积薄发!

  韵是潮水展示自己的途径,是士兵们奋进的战鼓,是愚公,是红军人民在路途中高昂的曲调,是希望!

  力是郭沫若滚滚浪潮的怒涌,韵是地球边的放号,力与韵是他用全身力量要将地球推倒,在创造一个新世界哟!

  力是无数常人积水成渊的坚持,韵是他们前进的理想,力与韵,坚持与理想,相辅相成,方可克服万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民情
   第03版:芳草地
   第04版:柳洲采风
那天的红色
力与韵
心灵中的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