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盘棋”规划引领 “一张网”监管执法

示范区协同治水 奏响长三角“绿色协奏曲”

  ■全媒体记者 许一楠 胡引凤

  本报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上海、江苏、浙江共建的太浦河(含水乡客厅)成功入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太浦河治理成效的肯定,也是江浙沪协同治水的重要成果。

  太浦河,这条全长57.6公里的人工河道,西接太湖,东注黄浦江,流经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是太湖流域最长且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自1991年11月开工至2005年12月全面建成,太浦河工程历时十多年,成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骨干工程。太浦河不仅承担着排洪、除涝和航运的重要任务,更是青吴嘉等地8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成立,太浦河的治理和保护被提到了新的高度。2019年,一体化建设机制确立,上海、江苏、浙江共同编制实施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太浦河作为“一心三区三廊三链”中的“清水绿廊”,先行启动了一体化示范建设。

  为了推动太浦河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两省一市联合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围绕太浦河等重点跨界水体,三级八方突破行政壁垒,探索省际交界河湖共保联治的新路径,共同守护这条跨省界的美丽河流。

  在治理过程中,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编制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境监测联动工作方案》,并联合制定了《地表水手工监测网络优化实施方案》。通过同一套监测指标、同一个监测频次、同一套评价标准、同一个评价方法,加上三地监测人员同时在场,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监测效率,也为太浦河上下游的水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漫步在太浦河畔,移步换景,转身如画,宽阔而平静的河面在阳光下闪着粼粼银光,水鸟忽隐忽现,岸边绿树成荫,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风景画。

  治理成效如何,沿河村落村民们最有发言权,他们喜悦的笑容,便是太浦河这张美丽河湖“名片”的最大含金量。“太浦河治理好了,我们村子也跟着变美了,现在村子里漂亮得和公园一样,我们经常吃完饭去河边散散步,别提有多惬意了。”陶庄镇汾湖村村民姚阿姨对村子翻天覆地的环境变化连声称赞。

  通过串联太浦河沿线旧码头遗址、慢行绿道、城市阳台、休闲廊架、河埠头等景观,融入江南水乡文化、水运文化、农耕文化、地名文化等,打造出多层次、多功能的岸线景观,太浦河流域已成为生态建设“高颜值”、绿色发展“好气质”的景观河。

  除了生态环境治理,太浦河还成了文化交流、文化旅游的新平台。两省一市通过推动联合河长制在民生服务、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使太浦河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生命体。陶庄镇翔胜村在青吴嘉三地六镇十八个村的“一体化党建生态圈”基础上,协同开展联合治水行动,将“联合治水”与“代表履职”相融合,展开联合巡河、联合保洁等,进一步推动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实现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024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8.1%。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两省一市的共同努力和协同作战。太浦河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为长三角区域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在我县引发热烈反响
~~~
~~~
~~~品味绿色特色农产品
“一盘棋”规划引领 “一张网”监管执法~~~
打造“农贸市场+”模式~~~
~~~3249户家庭成功安置 31个小区完成抽签选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民情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人文
报头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示范区发布4项公共服务领域制度创新经验
最忆“妈妈味” 共富“她力量”
“嘉香谷粒”新米上市
示范区协同治水 奏响长三角“绿色协奏曲”
谈公路邻里中心(善拾里)开业
高品质建设安置房 筑牢民生“幸福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