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传承根基 弘扬善的思想

同向发力 助力了凡文化“破圈出彩”

  ■全媒体记者 杭燕飞 

  前不久,2024年度“善文化”弘扬传播系列活动拉开大幕,今年的“善文化”弘扬传播系列活动以“满城荡漾善文化”为主题,分为寻“善”源、扬“善”风、乐“善”行、润“善”心四个篇章,共有10多个子活动,将一直持续至今年年底。

  说起“善文化”,不得不提袁了凡。袁了凡是“善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了凡文化是“善文化”的文化内核。袁了凡通过其著作《了凡四训》《训儿杂说》等,将儒释道诸家有关“善”的理念和“善行”融会贯通,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他不仅在国内,在东南亚地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何让了凡文化破圈,把袁了凡打造成为县地域文化的金名片,这是“破圈出彩”的题中之义。

  完善相关设施建设

  了凡文化要有根基

  说起了凡文化研究,全国集大成者主要在浙江嘉善、江苏吴江和天津宝坻。这三者中,嘉善是袁了凡的出生地和逝世地,天津宝坻是袁了凡的为官地,吴江是袁了凡的隐居地。

  相对于吴江和宝坻,嘉善可以说是了凡文化遗迹最为丰富的区域。陶庄镇有了凡祖居,惠民街道有了凡墓,大云镇大云禅寺是袁了凡师父云谷禅师的出家地和圆寂地。

  陶庄镇党委委员孙钰凯表示,当前,了凡故居大多局限于以图片、文字、塑像等形式在了凡陈列室、了凡主题公园等阵地静态展示展览,还缺少对于袁了凡留给后人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深层次挖掘。

  孙钰凯坦言,了凡祖居现存建筑面积三间共140.6平方米,前期主体建筑和屋檐廊棚的修缮投入已超过百万元,若考虑全面复原了凡祖居和对陶东村袁家埭整村环境提升,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资金压力较大。

  这样的状况同样存在于惠民街道的了凡纪念园。县博物馆馆长董博表示,相比于吴江和宝坻,我县缺少像吴江了凡文化讲堂和宝坻区了凡“善文化”主题公园那样的综合性场所,这是嘉善要传承弘扬了凡文化还要弥补的短板,我县对于这些遗迹保护和修缮的资金投入还要继续加大。

  与袁了凡思想有颇深渊源的佛教高僧云谷禅师最后圆寂于大云禅寺。禅寺监院广善法师表示,了凡“善文化”的相关纪念场所和可供学习研讨参观的地点过于零散。应该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体文教区域,供广大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学,这样才更有凝聚力和打响了凡“善文化”发源地的影响力。

  接续“善文化”建设

  广泛传播了凡思想

  了凡文化在国际上影响深远,随着“善文化”的不断传播,袁了凡也走进了校园,不少校本课程以及各类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融入了了凡元素,袁了凡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已经并不陌生。

  让更多的人知道袁了凡,了解了凡文化,要让其成为嘉善的一张金名片。去年3月,“百善同归 善行天下”纪念袁了凡诞辰490周年系列活动暨“善行天下——袁了凡”全国巡展启动仪式在嘉善县博物馆举行,借着“善文化”全面弘扬了凡文化,更是借了凡文化不断提升“善文化”的知名度。

  “善文化”生长在嘉善的历史文脉中,其核心要素就是袁了凡的善学思想。经过多年实践,嘉善已构建起以“善源、善政、善育、善风、善行、善商、善居”为主要内容的“善文化”理论体系,形成了“满城荡漾善文化”的浓厚氛围。

  去年开启的“百善同归 善行天下”纪念袁了凡诞辰490周年系列活动暨“善行天下——袁了凡”全国巡展已经进行到了全国第七站,相继到嘉善、苏州、沙雅、九寨沟、天津等地。董博表示,像走进天津博物馆这样的全国大馆,对于了凡文化的传播以及嘉善知名度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他已经积极建言,要让全县中小学生定期走进嘉善博物馆了解、熟悉了凡,同时也配合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让广大机关干部全面了解了凡文化。

  广善法师也建议,要将了凡文化从《了凡四训》中提取各种有形的介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袁了凡在各个领域成就的相关探讨、开展“日行一善”的相关活动和善行的具体践行内容、组织外来的研学人员参加专门的善学思想学习班等,通过这些有形的举措,加上全面的“善文化”IP主题文创,让全世界的游客来到嘉善,能全方位地感受到“善文化”和了凡文化的独特存在,在全县营造出“善文化”和了凡文化的浓厚氛围,并以此为轴向外界辐射拓展。地嘉人善,自利利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小杜鹃
   第04版:金融
报头
坚持科产联动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嘉善模式”
我县又一智能半导体设备项目开工建设
3D打印食品
国际传播融媒行动走进嘉善
同向发力 助力了凡文化“破圈出彩”
嘉善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建好载体 抓住特色 打造文化“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