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洪 瑾
通讯员 唐涟漪
本报讯 11月6日,四台收割机在开发区(惠民街道)大泖村的田间同时穿梭,开始了大面积收割工作,预计每台收割机每天可收割四十亩。市场上马上就会有一个优质品种——“湖墩大米”的售卖。
“收割来的种子我们采取接近日晒的低温烘干方式进行烘干,种子烘96个小时,优质大米烘48个小时,确保大米有更好的口感和品质。”大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富志刚介绍。
据了解,大泖村本年度收割最早开始于9月23日,50亩“松早香1号”国庆期间已经上市。“国庆稻”的优势是米粒均匀饱满、晶莹透明,口感软糯香甜。10月13日,大泖村制繁种田块开始收割,今年大泖村制种品种为“嘉优中科”“嘉丰优”系列,繁种品种为“嘉禾香1号”。11月6日,大泖村迎来大面积收割阶段。完成收割后,还会及时进行油菜播种,预计11月10日前完成油菜播种。而“湖墩大米”新米也将进入大量上市阶段。
“水稻收割后及时把秸秆离田,种植油菜和大小麦。冬季大部分是旱粮作物,也有部分田块种植绿肥,确保土壤肥沃。”富志刚说,收割后及时进行播种,对农作物的发芽和生长都有益。
据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田间管理和农业生产过程中,“黑科技”也在逐年引入。除了之前大泖村一直在使用的羊粪改良土壤,种植绿肥,增加更多有机质,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等技术,还应用了生物降解膜蔽草技术。
该技术是将插秧机和覆膜机配套使用,边覆膜边插秧,应用后水稻全生育期可以不用化学除草剂。种植的时候覆盖上去,避免草的生长。生物降解膜以石化来源(树脂)和生物来源(秸秆)等天然聚合物作为主要原料,降解可在使用1个月后开始,最后降解为土壤生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对土壤和水体没有二次污染。与化学除草相比,生物降解膜蔽草技术的优点明显,该技术控草时间长达60天以上,彻底控制所有杂草,且能显著降低土表杂草种子。
同时,使用生物降解膜蔽草没有化学除草剂的药害风险和土壤污染、水体残留问题及生态风险,还可以增加地温,保持墒情,减少水肥流失,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明显增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