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许一楠
通 讯 员 江欣悦
近日,在惠民街道嘉湖社区邻里中心,来自东北的新居民王大妈正手法娴熟地为社区居民缝补衣物。缝纫过程中,大家说说笑笑,洋溢着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
作为新居民,王大妈也曾为如何融入社区头疼过,自从社区邻里中心推出自助服务,号召居民利用自己的特长服务邻里,王大妈就凭借一手缝纫技艺成了邻里中心的“红人”。她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缝补衣物的服务,还向大家传授缝纫技艺,小小针线成为邻里交流的一座桥梁。
嘉湖社区作为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人口密度大、单元构成复杂。如何把“生面孔”有机“联结”成为“一家人”,成为摆在社区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社区干部进家门、走商铺,问需求、听意见,了解社情民意,以“五湖四海一‘嘉’人”为治“家”理念,打破地域界限,促进不同背景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互助。
社区是家,居民不但是家人,还要成为真正的主人。为了激发居民成为社区“当家人”的积极性,嘉湖社区在邻里中心开辟了“技能角”,推出自助服务,让居民各展所长,为社区“大家庭”带来不少便利。他们中有的擅长烹饪,教授居民美食烘焙;有的擅长舞蹈,组织居民一起跳广场舞;有的化身“知心姐姐”,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通过党员、志愿者、达人主动认领任务,八段锦教学、早教启蒙、非遗竹编画、毛线针织等适合各年龄段的活动排得满满当当。欢声笑语中,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居民“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
社区还从达人资源中培养骨干,引导并牵头组建社团,让居民共享“家”式服务,不断深化“联结”内涵。“小花园故事会”“凯乐之声”“舞上云霄”“乒乒乓乓”等一批又一批社团走向成熟。“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上课,上课的教室也很小,现在已经有十多位故事妈妈参与进来了。”“小花园故事会”负责人韦荣誉说,“邻里中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还有共享厨房和露台,硬件设施提升后,上课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了。”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嘉湖社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邻里中心的亲子活动室里,一群宝妈一边陪着孩子们玩游戏、做手工,一边交流育儿心得。另一头,老年人健康讲座、书法班等公益课堂定期开课,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今年以来,社区开展各类公益班12期,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早教课76节,参与人数达600余人,成功调解扰民、占用公共区域等问题19起,化解情感纠纷、夫妻矛盾等48起。
嘉湖社区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打破传统公共服务界限,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嘉湖社区,每一位居民都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五湖四海一‘嘉’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