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孔垂峰 汪大亮 沈跃军
近日,一场凌晨的生死营救见证了嘉善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凸显了嘉善县急救体系的高效与先进。
“快救救我丈夫!”4月4日凌晨3时39分,一通求救电话打破了嘉善县急救站调度科里的安静,接线员江薇意识到这又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她迅速地对患者进行呼吸诊断,一边焦急地询问:“患者有意识吗?他的呼吸状况如何……”凭借丰富的院前急救知识,江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耐心地向病患家属讲解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她也迅速确定了患者的住址,并就近从姚庄镇急救站调配车辆和救护人员。
3时40分,救援队出发了。不出一刻钟,他们就赶到了患者位于姚庄镇丁栅社区的家。急救医生俞浣迅速接手,开展专业急救。她动作麻利,插管、给药一气呵成,为患者迅速安装上了人工心肺复苏仪器,持续不断地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保障大脑血液循环灌注。随后,急救队马不停蹄地转运患者去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20分钟后,患者被安全送达了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接手。虽然患者的心跳在路途中一直没有恢复,但幸运的是,他的瞳孔并未放大,仍有一线生机。县第一人民医院ECMO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启动了ECMO机器。经过紧张的抢救,终于,在6时07分,患者的心跳恢复,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从心跳骤停拨打120,到医院急诊室全力抢救,最终病人心跳恢复,整个过程长达148分钟。
4月10日,好消息再次传来,患者已经可以自己坐起喝粥了。
“这一路真是惊心动魄,我从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心肺复苏超过两小时后,患者的脑功能还能恢复得这么好的。”回忆起那天的抢救过程,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杨杰十分感慨。
关于急救,有一个“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患者在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候最好在4分钟内给予抢救。在杨杰看来,这次病例之所以能救治成功,关键就在患者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内就得到了及时的心肺复苏救治,以及整个急救过程中无缝衔接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
如今嘉善已构建起一体化急救体系,包括县急救中心、镇急救分站和村级急救哨点,各级机构分别由相应财政投入建设和保障运行。由嘉善县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救治和转运资源,实时上传患者数据并组织专家团队施救,前移抢救关口。
2023年,嘉善县成功培训了2万名应急救护员,并创新性地开通了电话远程指导心肺复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网格救护员的救治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嘉善县在抢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内取得了显著的救治成效,其救治成功率在全国县域中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