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结核病防治,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什么是结核病?
1.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
2.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除了头发和指甲),以肺部最多(占80%以上),称为肺结核(俗称“肺痨”或“痨病”)。
3.肺结核有传染性,结核菌通过飞沫传播,痰内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痰内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菌的飞沫到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而传播。感染结核菌后90%的人不会发病,少部分感染者因抵抗力弱而发病。
4.结核病可防可治。坚持规范全程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还可避免传染给他人。
肺结核有哪些常见症状?
肺结核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被误认为是“感冒”“肺炎”而耽误诊治。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就要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及时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所有人都在感染的危险中,但抵抗力差的人群危险更大:婴幼儿越小抵抗力越弱;老年人免疫力低下;青春期患病进展快;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病人,如合并感染AIDS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合并尘肺、矽肺、糖尿病等。
肺结核如何治疗?
1.规范化治疗:进行全程、按时、规则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时复诊检查。
2.保持乐观情绪:适当锻炼,保持生活有常、情绪乐观,戒烟戒酒,劳逸适度。
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按照要求全程不间断地服药,绝大部分病人能够治愈。抗痨治疗1~2个月后大多数病人症状就会完全消失,但绝不能这时就停药,必须坚持服药满疗程,如果不按时服药则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重,治疗周期长,难以治愈,治疗花费比一般肺结核高10倍以上。
怎样预防结核病?
1.多开窗通风,勤晒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减少到人群聚集且不通风的场所。结核病人到聚集场所要戴口罩。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袖遮掩口鼻。肺结核病人的痰液要及时消毒,避免传染其他人。
4.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保证充足营养、充足睡眠,不吸烟、不酗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
■县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