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丁雯怡
初春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家门口就有不少地方可以让你体验到风景如画的景色。近年来,罗星街道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绿道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更有颜值的人居环境,在善城大地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美”了百姓生活。
多视角探寻生态建设新思路
为切实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罗星街道跑好开年“第一棒”,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管控系列措施。在干燥和多风天气下,利用洒水车定时定量地对主要道路和关键区域进行洒水,确保路面湿润,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同时,针对易扬尘路段,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了洒水频次,以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工地在快速增多,工地扬尘已成为导致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深入开展,加强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成了城市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罗星街道要求辖区建筑工地必须严格按照扬尘防治标准执行,包括设置围挡、覆盖裸土、安装喷淋设施等。街道也会定期开展工地巡查,一旦发现扬尘问题,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严肃处理。为巩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各类农作物秸秆行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会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普及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向广大居民倡导秸秆的综合利用,引导居民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共同守护大气环境。
获评过嘉兴市最美生态绿道的章典史港绿道是一条生态环保、功能齐全的城市中央绿化景观轴线,展现了一幅“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生态画卷。章典史港作为嘉善最早的滨水绿道,以水为主线,统筹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打造了舒适的绿色公共空间,也构建了日常通勤、休闲共享、自然生态的低碳慢生活网。
但是,早在两年前,章典史港河道还存在着异味,沿河生活污水直排,环境脏乱差。2021年,罗星街道通过“碧水绕城”项目建设,积极践行“碧水绕城”理念,开展章典史港北段项目综合治理,该项目全长约1.5km,以真空截污技术为主,通过水下森林建设、水生动物调控等方式,完善生态链,实现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水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2021年12月完工运维养护以来,水质从治理前的黑臭劣Ⅴ类水,达到河道透明度总体达到1米以上,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浊水藻型水体转变为清水草型水体。
同时针对大里港、章典史港南段多个小区人口密度大的情况,为防止雨水串管生活污水进入河道,罗星街道浇筑了多个智能截污井,将雨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流量小的排放口,构筑了多个原位预处理,通过生态手段过滤;通过修复坍塌的木桩护岸、砌块护岸,减少涨落潮水体对护岸的水土流失,对全域河道底泥进行底质改良,使其适合沉水植物生长,对底泥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原位吸附,加快健康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构建。除此之外,罗星街道还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并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安装了荷花灯、跳泉、落鸟架,引鸟生境,在打造鸟类安全栖息所、丰富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也打造了一步一景,景观怡人的生态新景观。
多群体参与共护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近年来,罗星街道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促进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为了培养市民朋友的环保意识,营造“生活垃圾分类 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罗星街道不定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开展“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微课视频、绘画创作、垃圾分类游戏互动、达人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向市民朋友传递垃圾分类的知识,让低碳环保的时尚新风吹遍“星”城。
每年植树节,罗星街道都会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团委、妇联、民政志愿者、街道人武部及民兵预备役等100余人参与活动,种下紫薇、桂花、梅花、枫树等树苗。一株株新苗错落有致、迎风挺立,给大地披上了绿色新装,也为街道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机,以实际行动点亮罗星生态底色,打造具有罗星特色的蓝绿空间。
多载体打造乡村新面貌
2022年,罗星街道鑫锋村联合厍浜村、马家桥村共同出资成立嘉善三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打造“三合”共富工坊,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将三个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先后与葫芦蚂蚁、一里谷、一尘农业、嘉善银禾等多个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业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启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助、家园共治的创新工作新格局。
打包“农村资源”,做实土地文章。以农房集聚为契机,嘉善三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小块零散农田,集中连片成6500亩的“大农场”,重点打造本土品牌“三金”牌品牌稻米,产品附加值翻了三倍多。同时,三合公司还聘请专业的“田保姆”公司(浙农,银禾)进行农业管理和种植,有效改变原有外地大户粗放型、分散管理的模式。
依托未来乡村重点项目,罗星建成了美丽乡村风景线150亩,投资8000万元,深入发掘音乐资源、培育音乐业态,拓展现代农业旅游观光,民宿农家乐多种经营增收模式。建成“音乐岛”“水岸风情街”“畅享田园带”“桥下律动长廊”等多条特色乡村文旅线路。项目培育期内每年固定收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3年运营成熟后预计增收突破100万元。
接下来,罗星街道将持续聚焦生态提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启全域美丽新篇章。通过深入推进VOCs整治提升工作、实施臭氧问题“夏病冬治”、开展全域排水管网数字化排查、创建“污水零直排”标杆街道、新建厍浜村废旧商品分拣中心、垃圾处理中心、打造全县首个“宁静小区”试点等举措,让这座幸福“星”城优美且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