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业教育反哺本地企业如何破题?

  ■全媒体记者 杭燕飞

  “现在大学生就业也很难,学一门技术也许是更好的出路。”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一家长告诉记者。让孩子找一个喜欢的专业就读,毕业后有一份对口的工作,这是很多家长支持孩子就读中职院校的初衷。

  与此同时,大部分嘉善企业依然面临“蓝领”人才紧缺。在县领导“三送三提”助企增值化服务专项行动中,很多企业都反映了部分岗位员工紧缺的问题。

  虽然我县每年都会组织企业奔赴云南、湖南等地区的大专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但是阶段性、功能性的用工缺口还是不可避免。“除了一线普工,一线技术人员尤其是能够熟练使用各类设备机械的操作工是相对紧缺的。”县人力社保局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汪丹说。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高素养劳动者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就释放出明确信号,浙江将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其中一支就是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那么我县该如何培育并留住本土高素养劳动者?

  企业:有需求也有掣肘

  3月6日,县开发区10家重点企业分别与我县两所中职院校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嘉善职业教育将全力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将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用工需求设置招生专业,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为毕业后服务企业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这样的举措,签约企业之一的嘉兴和新精冲科技有限公司点起了大大的赞。“企业可以说常年处于缺工状态,今年年初的用工缺口大概在60人左右,最紧缺的是机床类操作工。”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丁芳英说,在订单相对充足的情况下,缺工多多少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对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连连称赞的还有浙江豪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行政兼人事主管沈惠玉告诉记者,企业各类设备操作对员工要求很高,学生提前到企业实习、适应岗位,能更快地适应岗位。

  此外,两家企业在用工意愿上也表现出了一致性,都希望能就近在本地招到更多工人。本土“蓝领”更熟悉本地企业的发展经营环境,同时有着与全县产业相匹配的工作技能,也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但是,聘用本地“蓝领”,企业直言难度不小。丁芳英说,目前企业的工作环境、时间以及薪资等可能满足不了本土“蓝领”的要求,这也是全县很多企业的现状。这样的情况嘉善不是个例,在全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发展较快地区较为普遍。

  家长:高不成低不就遇就业困境

  对于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后的就业问题,大部分家长坦言,高不成,低不就,是很多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困境。

  技能技术人才是否只能留在企业一线?在采访中,多数学生和家长都透露出与企业需求不同的期望,希望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但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往往导致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开展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在各方面的严格管理和要求,通过对学生个人素养和良好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嘉善技术学院(筹)副校长丁蕾表示:“学生在校期间,我们会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知名工匠等进校园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职业,让学生和相关职业进行有效衔接,建立良好的职业观。”丁蕾同时表示,学校今后也要与家长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纠正家长尤其是学生在学习、就业方面的认识误区,引导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产生更强的家校合力。

  学校:本地化学制改革是重点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产业、生于产业、融合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围绕这一目标,嘉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从未停步。

  通过“师生千人进企”项目行动,已有1000多名师生分20多个批次,先后走进我县智能制造行业的兰钧新能源、双飞轴承等12家头部企业;财会专业携手县税务局、会计事务所开展岗位实践;烹饪专业进入8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学习,汽修专业在“校中厂”开展“轮岗式”帮带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入导游行业开展“沉浸式”跟岗实习;“订单班”“岗课赛证”等试点也在不断推进……嘉善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一波接着一波。

  但从目前的数据看,嘉善中职院校毕业生服务于当地产业的人数并不是很乐观。2023年,嘉善中职院校毕业生1623人,其中直接就业人数为355人,对口直接就业率接近95%,但这是少数。在毕业生总数中,更多的是选择升学,比例超过了77%,达到了1258人。由此,另一问题随之而来。

  选择“3+2”(高职)、“3+3”(专科)、“3+4”(本科)等学制的学生,往往在县外就读,很多还集中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毕业后能否回善或回善后能否服务于嘉善产业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满足家长和学生继续升学意愿的同时,我们也积极组织‘嘉燕归巢’活动,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与相关毕业生跟踪管理,一方面组织本土企业赴县外相关高职校进行招聘,引导嘉善学生回善就业,但大城市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始终存在。”县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副科长周崇旸坦言。

  为有效化解这种“虹吸效应”,嘉善已有应对之策。今年9月开学的嘉善技师学院设置了技工类五年制高级工班,主要涵盖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有(微电子芯片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化设计与智造等八大专业,招生人数预计将占到学校每年招生总人数的近70%。这八大专业的学生将在嘉善技师学院完成全部学业,首批高级工在2026年毕业,到2028年毕业人数将达到825人。此举将为我县企业招留本土“蓝领”提供极大便利。

  目前,嘉善中职院校每年毕业生为1600人左右,嘉善技师学院成立后,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增长。

  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双示范”建设正在呼唤优秀“蓝领”队伍的崛起。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相信本土“蓝领”大面积服务嘉善企业的日子已经不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健康嘉善
   第04版:人文
我县集中交办193件建议、212件提案
抢时间 抓进度 强保障 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少年好样的
嘉善县2024年经营性用地推介座谈会举行
职业教育反哺本地企业如何破题?
我县开展今年首次跨省校园招聘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