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竞浩
我最早知道“红梅”这种花,是缘于歌剧《江姐》。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歌剧公演轰动了全国,全国迅速掀起“江姐热”。以江姐的革命足迹为主要线索的歌剧《江姐》,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女性的豪迈形象,赞颂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崇高品质。在那个唱英雄、学英雄的年代里,江姐无疑是一面激人奋进的旗帜。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朗朗上口,让人百听不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当时,我们进初中不久,学校的音乐老师是一位老先生,原是部队合唱团的,受过专门的音乐教育,不但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识谱,使我们对唱歌很感兴趣。记得当时我们班有位同学的哥哥在嘉兴一中读高中,学校组织他们排演歌剧《江姐》,他是乐器组的,手头有一套歌剧《江姐》的全部歌曲。得到这个消息,我们喜出望外,趁周末同学的哥哥回家时,我们就去借来抄。因为曲子比较多,我们几个人分头抄,甚至开夜工抄,终于在第二天同学的哥哥要回学校前全部抄写完成。我们把这几十张抄满歌曲的纸合在一起,还做了个封面,上面画有一块高耸的岩石,还有一枝挺拔的红梅昂首怒放。之后,我们一首首学唱,唱会了歌剧《江姐》里的主要歌曲。
歌剧《江姐》中,创作者选择“红梅”来象征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一颗红心忠于党、征途上从不怕火海刀山、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的革命精神,是最恰当不过的。梅花是中国十大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花,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时,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梅花香味别具特点,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横、斜、疏、瘦体现了梅的神韵。
梅花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宋代陆游的《梅花绝句》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宋代杨万里的《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写道:“偶看红梅到小园,凭栏送眼过前村。山头茅屋隔孤树,篱外行人出半身。”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历来咏梅诗词无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诗人个人的志趣爱好,他们笔下的咏梅诗各有千秋,却都比不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宽广胸怀和对梅的精神、品格的形象描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到了“红梅花儿开”的时节,江南水乡原来罕见的红梅,因了大家的喜欢而遍植,公园里、小区中、行道旁,两棵、三棵,甚至一排、一片,凌寒怒放,为肃杀的冬天画上一笔鲜艳的暖色,这不正是先烈们精神永存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