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踔厉奋发的光阴。
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2020年5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与嘉善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嘉善一院”)挂牌成为“浙大二院嘉善分院”。浙大二院携手嘉善一院共同打造这艘高质量“医疗航母”,让“健康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远航!
统筹谋划多措并举
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为跨越式发展掌舵领航——创新探索“党建+”模式,党建工作与医联体发展同频共振。三年间,依托管理精准下沉、免费进修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畅通双向转诊快捷通道等服务,浙大二院开创下沉新模式,实现党建业务融合新突破;
凝心聚力,学科建设开启发展“加速度”——学科融合深化、医疗技术突破、科研能力提升……在浙大二院精准“传帮带”和县卫生健康局正确指导下,嘉善一院创伤、胸痛、卒中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稳步运作,房颤、肿瘤、放疗中心已然开启,区域急诊医学中心启动建设,一个个“急、难、险、重”手术填补嘉善县域医疗空白,不断刷新群众就医满意度;
联建互融,“医联体”带动“医共体”并进发展——以数字化为支点,浙大二院与嘉善一院打通智慧双向转诊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协同机制,成立浙大二院区域影像平台嘉善分中心,数据互融助力分级诊疗;嘉善一院浙大二院名医馆挂牌运行,血管外科、多学科联合门诊等10个诊间实现“天天有专家”……
承载着责任与担当,饱含着期盼与展望,携手的三个春夏与秋冬见证了医联体在“医、教、研、管”等各领域共进的步伐。通过党建融合发展、管理资源下沉、学科驻点帮扶、人才队伍培养、数据互联互通等精准帮扶,浙大二院积极发挥“下联”作用,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不断催生医联体发展的“化学反应”:患者留下来、专家跑起来、技术提上来、服务好起来……在嘉善这片热土上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医联体建设的先锋赞歌!
急诊医学科
锻造精尖“急诊兵” 高水平构筑“五环急救链”
在浙大二院的全面指导帮扶下,通过改进学科功能布局、规范诊疗流程、设置创伤复苏单元、扩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等,嘉善一院急诊医学科综合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嘉善一院EICU床位从原来的3张扩增到10张,EICU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浙江三甲医院EICU标准,各项先进的生命支持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随着嘉善一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的高标准建设,一条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的生命救治“高速路”创造了“嘉善速度”——让每一个进入到急诊救治流程的患者都能“救得快,救得好”。
从补短到引领,从跟跑到领跑。2021年5月,嘉善一院成为全国第四家、浙北地区首家高分通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评估的县级医院,也是青吴嘉地区首家通过评审的创伤中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创伤中心发展;创新发展急诊“三环理论”,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浙大二院嘉善分院副院长沈伟锋在全国率先提出乡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123”框架和“乡村急救哨点、乡镇急救单元、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的“五环急救链”,助力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高质量发展,使嘉善县域急救创新模式成为全国的样板。2023年2月,在嘉善召开的中国县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上,该创新模式得到国内急诊急救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同。
嘉善一院急诊医学科正朝着区域急诊医学中心迈进,全新的10层急诊大楼已然拔地而起。沈伟锋指出,区域急诊医学中心功能定位为高水平县域急诊医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培训、质控、创新中心以及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与5G紧急医学指挥中心,为高质量建设打造全国县域急救新高地构筑坚实基础。
心胸血管外科
勇于担当挑战高难度 精益求精守护“生命之河”
2020年6月,嘉善一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在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兵帮助下,完成首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紧急介入手术,成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33岁的常先生因车祸被送至嘉善一院,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往往比心梗更致命,一旦夹层破裂,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身亡。在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专家的指导下,嘉善一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保友首次运用胸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帮助常先生闯过了“鬼门关”;于阿姨因左下肢病痛甚至无法坚持走完30米长的路程,经诊断为股浅动脉近端闭塞,嘉善一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采用“保护网”在无痛的情况下帮助于阿姨及时、有效清除血管“垃圾”,解了困扰于阿姨多年的烦恼……
腹主动脉瘤支架置放、肝总动脉瘤栓塞、股动脉血栓取栓、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吸栓、肠系膜上动脉支架置入……随着嘉善一院和浙大二院在血管外科医疗技术领域的紧密合作,一项项高难度手术多次填补嘉善空白,让过去只能送往沪杭救治的危重病人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救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屏神静气练“内功” 规范建设“孵化”核心竞争力
用精湛技术护航生命“呼吸线”。2021年6月,一例辗转沪嘉多次就诊的“哮喘”患者来到嘉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在浙大二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首例无痛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患者不知何时误吞的“牙齿”,解决了患者多年顽疾。
在浙大二院肺癌多学科联合门诊专家的指导下,嘉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成立该院肺癌多学科联合门诊,推动医院的肺癌规范化、个性化、精准诊疗。借助浙大二院肺癌MDT团队的强大实力,开展远程MDT会诊,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疑难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使肺癌患者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同质化医疗服务。
成立溶栓救治小组,具备高危肺栓塞患者的抢救能力,成功诊断多例遗传基因突变引起和少见病因引起的急性肺栓塞;通过无痛支气管镜技术联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提高了疑难危重感染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开展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推广肺功能检测技术;成立科室科研创新小组,建立县域支气管扩张患者数据库,前瞻性RCT研究(随机对照研究)获批省卫健委科研立项……三年间,嘉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突破,并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和省级医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内分泌科
亚专科齐头并进 规范诊疗送入万千百姓家
高师傅受高血压困扰10余年,幸运的是,他在浙大二院专家团队和嘉善一院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团队的全力诊疗下,高血压病因得以迅速确诊。确诊后,嘉善一院通过与浙大二院建立的“双转平台”帮高师傅预约好了去浙大二院的诊疗项目,患者在完成项目检查后又回到嘉善一院进行后续的诊治,无缝衔接,省时省力。
内分泌科作为浙大二院与嘉善一院深度合作科室,目前已初步建立内分泌代谢亚专科体系,开设甲状腺专科、糖尿病专科、肥胖专科、肾上腺专科、垂体专科,建立了规范的糖尿病诊疗及并发症筛查体系,进一步提高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能力,实现专病专治,为患者提供精细化诊疗服务。
在浙大二院内分泌学科团队的帮扶下,嘉善一院依托大数据管理已基本实现全院规范血糖管理,使非内分泌科室患者享受到内分泌专业团队同质化的血糖管理,让更多的慢性病患者能够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大大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
未来,依托浙大二院内分泌科团队,推进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成立,嘉善一院内分泌科的患者也能享受到等同国内顶尖医院的医疗资源和诊疗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2020年7月,嘉善一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王建安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例老年房颤患者实施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为嘉兴地区及浙江省县级医院的首例;心血管内科在县域内首次开设心律失常门诊,启动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在浙大二院乳腺外科黄建教授团队指导下,依托县域两癌筛查,把乳腺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治、随访做成闭环,并成功开展了中央区保乳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及一期假体重建术、腔镜下男性乳腺发育切除术等多项嘉善甚至嘉兴第一的新技术;在浙大二院大肠外科丁克峰教授带领下,胃肠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再上新台阶,把更多病人留在“家门口”;在浙大二院放疗科魏启春教授团队的全力帮扶下,嘉善一院肿瘤放疗中心实现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全面提升医院对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实现了省级医院同质化治疗。
白光内镜下消化道早癌诊断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顺利开展,大量患者得以早期诊治;依托区域影像平台,有力促进了影像亚专科的发展,实现了浙大二院与嘉善一院之间数字化支撑的远程会诊及同质化质量控制等影像资源共享;神经外科成功实施嘉善地区首例功能区颅内巨大AVM(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首例大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填补了嘉善多学科的多项技术领域空白,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省级医疗服务。
守护善城,步履铿锵。
站在“双示范”的强劲“风口”,嘉善一院已踌躇满志地为未来锚定航向。嘉善一院党委书记黄伟强表示,接下来,仍将与浙大二院紧密携手,把嘉善分院建设成为更高质量、更有辨识度和更有影响力的医院,知重负重,担责尽责,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昂首阔步“共同富裕先行典范”赶考路。
■全媒体记者 马叶芬
通讯员 王勤丰 赵莉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