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网购经历

  今年的“双11”落幕了。从2009年到2023年,不知不觉中,“双11”已陪伴我们走过15个年头。近年来,网购以其价格合理、选择多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衣物、食品、生活用品到电子产品等,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不仅是“双11”期间,消费者日常网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网购,本报读者有如下经历和看法——

  满减凑单欢乐多

  以我十多年的网购经历来看,凑单绝对是一件脑力活:凑少了达不到满减门槛,凑多了达不到最佳优惠,怎么凑单确实该好好琢磨琢磨。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总结了一些凑单经验。

  首先,制定购物清单。“双11”总有些东西要买,家用的、孩子的、父母的、自己的:家里的电饭煲要换了,女儿的鞋子,儿子的自行车,父母的秋梨膏和鱼油、钙片,再加上自己的,林林总总也有十来件东西。

  其次,锁定满减商铺。选好要买的东西放到购物车里,不要等到满减开始了再去选,会显得盲目和匆忙。我一般会选择大的商铺(如旗舰店),虽然比小店铺价格略贵一点,但品质有保证,而且满减后会更加便宜;或者是自己经常光顾的店铺,一键添加——简单不用动脑子。

  然后,选定凑单小件。凑单小件必不可少,因为选定的商品并不一定正好满足满减的条件,有时候可能就差几块钱,不凑肯定不划算,要凑就要凑些有用的东西。比如说修正带,对于儿子来说这是一个消耗品,每年都要买很多,根据账单的情况,选择一组(一般三个,几块钱)到几组不等,调节余地很大;还有包书纸,女儿每个学期都要用到,一份的价格也是十元以下;另外,餐巾纸、卷纸、袜子、铅笔、橡皮等都是非常实用的凑单“神器”。

  好了,万事俱备,只等下单。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购物车中的商品有些是“满200减30”,有些是“满300减50”,相同满减的放在一起凑单,理论上凑到200元整或300元整最划算,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凑巧,但只要不是多得太多还是划算的,我凑得最成功的一次只多了几毛钱。另外,有些商品一单就已经达到了满减门槛,如益生菌一盒356元,直接下单?不,多出的56元不能浪费,跟其他的一起凑到600元,那就是“满600减100”了。最后还缺的零碎就由凑单小件来发挥作用了。有时候为了凑单,硬生生把同一家店铺的同一件商品分两次来下单,估计连老板都要感慨:为凑单真是煞费苦心! ■张跃萍

  快乐的网购

  自从我学会网上购物后,网购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和快乐,现在一般的生活用品,我大多都是网上购买的。不过,在我刚学会网购的时候也交了不少“学费”。有一次买皮鞋,在网店里看到的样式很新颖,我穿的尺码也有,价格还很便宜,我一兴奋就买了两双,收到快递后试穿着也还合脚,我很开心。但是穿上新皮鞋去上班就不行了,我的工作常要走动,新皮鞋鞋头比较窄,多走几步,脚就开始痛了。第二天换另一双鞋试试,也是如此。穿过的鞋不能退,我只有把它们送给比我脚小一点的人了。此后,我得出结论:买鞋不能网上买,再便宜也不要买,因为无法试穿,所以买鞋我还是到实体店买。

  网购初入门时因没经验,我也遇到一些烦心事,但最近几年随着经验的增加,在网上买到又好又便宜的东西还真不少。去年夏天,我路过一家服装店,里面挂着的一件香云纱短袖连衣裙吸引了我的眼球,尽管我衣柜里不缺短袖连衣裙,但香云纱料的一件也没有,我走进了店里,看到样式和色彩都很入眼,只是连衣裙的价格让我犹豫起来,心想还是网上看看再说吧。逛了几家网店,终于选中一款与实体店一模一样的连衣裙,而价格比实体店低了10%。

  今年夏天,在网购后还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我从电视广告上看到四川攀枝花的青芒果熟了,皮青肉黄,看起来很有吸引力。我以前买青芒果都是在超市里买的,吃了几年,也不知道青芒果是哪里产的,这次得知是攀枝花产的,心里很激动,因为攀枝花是我几十年前就熟悉的一个城市。我立马在网上下单买了一箱,想到三天后就能吃到又甜又香的攀枝花青芒果了,我很开心。货到的那天,我下班回家看到那箱青芒果放在门卫室里,因为我手中拿着菜就没把箱子一起带回去,等我吃完晚饭后再去门卫室时,箱子却不见了踪影,问了家人都没拿,问了邻居也没帮忙拿,问了保安说不知道……我懊恼地把此事告诉了卖家,卖家说:“我们重新给您发一箱吧。”我说:“丢了快递箱子,不是你们的责任,是我自己不当心。”卖家说:“客户的利益受到损失,我们有责任予以补偿。”尽管我最终没要卖家的补偿,但卖家的话却让我心里感到暖暖的。     ■小  琬

  “一波三折”的网购

  一直想买副墨镜送老伴,听说了某墨镜知名品牌,上网一查,款式很多,我看中一款标价为608元的大框镜,领券后售价为548元。为讨得老伴开心,就该买下。同事们说笑道:“墨镜这么贵,你爱人舍得啊?再者墨镜价格的水深着哩,得悠着点!”

  中午,回家跟老伴一说,老伴果然嫌贵。我说,价格不重要,注重质量最要紧。老伴算是被我说服了。为慎重起见,下单前我又查了下,售价只有508元,我庆幸又省了40元钱,就果断下单了。

  下午上班,同事们调侃道:“老婆这关没过吧?”我得意洋洋道:“已下单!”我打开手机炫耀一下,一看,“老孵鸡变鸭”,领券后的售价竟是488元!前后不到两小时,价格变化也太快了吧!大家劝我退单,待“双11”时价格可能会更便宜。我一查,还未发货,立刻操作“退款”事项。紧接着“极速退款”,钞票很快就到我账上了。

  不想,过了两天接到快递信息,说货已到快递柜里。真是莫名其妙,墨镜退款到手了,应该没啥快递了。取来快递打开一看,竟真是一副眼镜,一定是专卖店内部的销售与发货脱节所致。老伴望了我一眼,说:“套手脚了吧,得退回去!”

  转念一想,这款墨镜正是我中意的,只是打算“双11”再买,何不趁此机会压压价格、把墨镜买下来?我让老伴试戴一下,感觉挺满意。于是,我跟销售客服说:“退款我已收到,白拿一副眼镜我也不要,是否打个折?”销售客服说,那就458元吧。考虑到生意人精明,不会让价太多,我随口说了个价:408元。立马成交了。

  听说“商人每做一笔生意,就向亿万富翁迈进一步”,可普通百姓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也是“寸土必争”。我则是民不妄取,为构建社会和谐出点力吧。       ■三篰草

  我的网购之旅

  “朱先生,你的快递到了,请到传达室取一下。”这不又到“双11”了嘛,我的快递又到了。在如今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网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在儿子出生后,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网购,算起来也快20年了。那时的我,对网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那是5月的一天,我坐在电脑前,浏览和搜索着自己喜欢的商品。从吃的、穿的到用的,我几乎找到了所有我想要的东西。我把挑选好的物品一一放进购物车,在点击“付款”的一刹那,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满足。可转念一想,又怕上当受骗。毕竟不是当面购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这样忐忑地过了两天,我在单位接到一个电话,是快递员打来的,说我的快递到了,让我去取。我收到了满意的商品,我的第一次网购竟然这么顺利。从此以后,我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购成了我的生活一部分,我成功转变成为一个享受网购带来便利和乐趣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淘宝、京东、抖音、唯品会……网购平台也越来越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种类和品牌选择,从电脑购物到手机网购,越来越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天下商品尽收眼底。我也逐渐成了一个资深的网购达人。“618”“双11”“双12”……我开始关注各种购物节、促销活动,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性能,从而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挑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也积累了一些网购的经验和技巧。比如,我会提前做好购物计划,避免在高峰期下单;我还会关注店铺的评价和口碑,看一网店里提供优惠券、满减等促销活动,以便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网购给我带来了甜,偶尔也有一点苦。网购并非毫无弊端,在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次,我看到一家网店评价很高,商品种类繁多、价格实惠,让我对其产生了信任。然而,当我收到商品后,却发现商品的质量和图片上的完全不一样,只能联系店家退货,耽误事情。网购时遇到过商品质量不过关、物流延误等问题,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网购时需要保持理性和耐心,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范措施,才能真正做到愉快购物。

  我的网购之旅充满了乐趣和收获,虽然过程中也有过挫折和不满。我爱网购,网购给我带来了快乐。

  ■朱荣伟

  一次“闹心”的网购

  网购,随着互联网兴起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商业新业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历年“双11”销售额的节节攀升到小区门卫室里经常堆满的快递盒,可见网购已成为很多家庭尤其是年轻家庭的消费主要渠道。

  再回到家中看看,好像也类似。老婆是网购主力,每天饭后空闲时间总要在手机上刷刷抖音、逛逛淘宝,发现喜欢的东西,立即下手;女儿作为消费新生代,经常下班后拿着大小快递包裹往房间带,至于买些啥,我也懒得搞清楚;只有我这个“落后分子”,本来不喜欢购物,对网络购物总觉得不太适应,平时还是以传统商场购物为主,再加上前不久一次“闹心”的网购后,我对网购的兴趣又受到了“打击”。

  前阵子,我看到朋友的车里有个车载手机支架,感觉挺好的,便问朋友使用效果。朋友十分推荐这款样式,把手机吸附着,导航十分方便,且价格较实惠。于是,我找到了手机上以前下载的某网购软件,开始查找相关物品,在搜索处输入“手机支架”后,跳出很多车载支架样式,我找到朋友的款式,看看旁边的视频介绍,一切都比较满意。再一看价格,好像各家“店铺”的价格各不相同,且差异较大,我随机选择了几家进行浏览,好像也看不出啥名堂,既然如此,那么我就节约成本,选择了一家价格相对较低的店铺点击进去,然后下单、付款,一切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才过两天,东西很快就快递到了,我满心欢喜地打开快递,怎么就只有2块磁铁片与2个贴片,那个支架呢?我翻遍了盒子,都没有支架,马上打开网购软件与发货的商家进行联系,“怎么没有支架?”不一会儿,对方发来了信息,并把我下单的具体内容发我,告诉我下单的链接中就明确写出了“无支架”,我一看,顿时无语,好像商家也没有错,是我自己没看清楚,有些是有支架的,有些是没有支架的,只是我贪图便宜选择了这款,忽略了后边字体较小的说明“无支架”。事已至此,没有支架一切都是徒劳,退回去的运费得自己出,再次购买支架,两者相加,价格也不划算了。

  难得的一次网购,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一分价钱一分货,过分追求便宜并非好事,网购很流行,但消费还需更谨慎。

  ■我爱春天

  网购需“返璞归真”

  互联网真的改变了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购物习惯,如今,网购应该是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多年前,我便开始网购,一开始确实享受到不少的便利和实惠。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购物节,层出不穷的满减以及套路满满的好评返现……一套网购“组合拳”下来弄得身心疲惫,不仅在不知不觉中花费了计划外更多的金钱,还买了不少鸡肋的物品。当然,置身于整体环境中的个人也有不少问题,所以网购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我们都应适时地复盘总结,需做到“返璞归真”,以便走好未来的路。

  网购平台需多些真诚、少点套路,在优惠措施的设计上给予消费者最简单明了或最直观的体现,舍去各种不必要地叠加计算及各类所谓赢红包的闯关游戏。需深刻地认识到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网购这一消费模式,无非为了省时、省力和省心,但如果消费者在线上还要花费比线下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来购物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平台需要集聚人气、营造氛围,但关键是要在促进消费、活跃气氛、强化娱乐三者间找到平衡点,至少不应让消费者感到烧脑和疲惫。而消费者自身则要坚守“理性消费、按需消费”的原则,不要为了消费而消费。尤其是不要为了享受满减这个优惠硬是凑单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为了获得一元的返现奖励硬是把差强人意的物品吹捧得天花乱坠,更不要为了迎合消费主义硬是在每个所谓的购物节打卡。

  也许在车轮滚滚的时代浪潮中,网购始终将占有一席之地,时代越是前进,网购越是发达。个人认为,在这不断向前的过程中,无论是承担主动销售的平台还是被动购物的我们,都需要坚守“返璞归真”的心态,才能越来越好。     ■曹影棠

  网购需注意安全

  网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我想分享一些个人的网购经验,希望可以让大家的网购之旅更加安全和愉悦。

  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大型、知名、具有良好声誉的购物平台通常具备严格的卖家审核机制以及完善的交易保障措施,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的购物环境。在购买商品前,我们需要对卖家信息和商品评价进行仔细的审查。卖家信息包括信誉评级、卖家工商执照以及卖家成交记录等,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评估卖家的可信度。而商品评价则能反映其他买家的购买体验和商品质量,有助于我们判断商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在非官方渠道进行交易引发诈骗和纠纷。同时,在填写个人信息时,我们需要保持谨慎,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不可信的商家或陌生人。

  选择安全的付款方式是保障财产安全的关键。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相对可靠的支付方式能够确保我们的付款过程安全无误;避免使用不熟悉的付款方式或私人转账,以免遭受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自己的账号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定期更换密码、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开启双重验证等都是必要的防护措施。此外,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使用公共网络进行购物,以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保留交易记录和凭证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环节。在购物过程中,我们应该妥善保存交易记录和凭证,例如订单号、物流信息、发票等。这些凭证将有助于我们在遭遇诈骗或商品质量有问题时,及时联系商家或平台进行投诉维权。同时,我们也可以向相关部门或消费者协会进行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李  琳

  下期话题

  晒晒我的养生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因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饮食、运动、休息等多个方面入手。生活中,你有没有什么养生妙招,可以分享给大家?欢迎来稿。来稿要求: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600~800字,来稿请寄68223063@qq.com。截稿时间为2023年11月21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文苑
   第04版:话题
我的网购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