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贡献税收、创业创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嘉善县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嘉善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放大民营经济“造富属性”,激发“共同富裕”澎湃动力。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给嘉善的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引领嘉善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笃行致远,民营经济已然成为嘉善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主动力、拉动投资主力量、改革创新主引擎和就业创收主渠道,为嘉善打造共富大美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滚石上山拼搏奋斗的豪情激荡胸间,嘉善民营企业始终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企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新飞跃。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企业蝶变跃升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4年来嘉善调研期间就明确提出“嘉兴、嘉善作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其优势和作用无可替代”。200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嘉善调研,指示要“善于取长补短,借助上海这个大平台,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总书记调研后,不少民营企业更加关注“家门口”的市场机遇,发力长三角,加快了向长三角“要资源”的步伐,借助上海“门户”的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力拓国内市场,一些优势企业主动对接,力求承接产品、技术的转移,做大做强企业,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嘉善调研,前瞻性提出,“要推动经济增长从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要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根本之策”。嘉善民营企业始终坚定持续、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开发,开设培训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例如这些年,依托上海资源,位于惠民街道的豪声电子以每年5000万元的大手笔投入加快“机器换人”,大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如今,公司产值已从当年不足2亿元增长到接近7亿元,旗下企业已经从新三板的基础层进入创新层,并提交北交所IPO。
加快智改数转,探索产业数字化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嘉善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索菲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所有楼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引进中央除尘系统设备;梦天家居被工信部认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全屋家具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项目单位;富通“未来工厂”打造形成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安全化管控、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五大场景应用。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期盼,铭记在嘉善民营企业家的心中,化为最坚定的支持和最强大的力量,激励着他们饱含工作热情,在民营企业腾飞发展这份“试卷”中,以实际行动精彩作答。
二、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设想
(一)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冲击较大,预期弱信心差,需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一是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征企业所得税,稳岗返还和技能提升补贴等各项政策。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中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稳定器”作用。三是助力企业稳岗拓岗。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时发力,组织开展各种劳务对接和招聘活动,为企业生产做好充沛的劳动力供给支持。四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靠前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利用好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中心
经济发展要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制造业需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抢抓科创金融改革风口,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一是以强化企业梯度培育,继续深化大企业培育计划、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凤凰行动”,强化企业上市辅导,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专长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二是以“两化改造”促投资助转型,引入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引导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新产品产值率。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以科创金融拓新机创未来,以科创金融推动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丰富各类企业、机构融资通道。
(三)筑牢数字化发展基础,迸发数字经济新活力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目前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等难题。一是围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部署IPV6网络和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快以全域未来社区为引领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大脑,实现物联、数联、智联一体。二是围绕“数实”融合发展,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制造覆盖率,推动工业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形成工业大脑,做实数智制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数字化升级。三是围绕数字化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赋能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核心技术与生活场景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花。
■中共嘉善县委党校 吕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