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善“水管家”推动示范区“治水”向“智水”转变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类傍水而居,生产生活与水质发展不可分割。我县属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河网纵横、湖荡棋布,共有大小河道约1929条,大小湖荡(漾)44个,水面率13.51%。“嘉有善水,有为而治”。地方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家较少,组建服务团队开展“望闻问切”,既能找准突出问题,又能指明解决方向。2023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各镇(街道)“水管家”规范化服务全覆盖工作,旨在以专业水平、优质服务,助力地方政府科学治水,为在全市率先实施水质全域达标镇(街道)建设、打造全域秀美江南水乡贡献智慧和力量。

  “沉浸式”服务,找寻查挖、一线问诊。“水管家”根据当地需求,按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车辆,一般“2人1车”,做到一线服务、现场指导,确保1小时内响应甲方服务需求,特别是应急服务随叫随到。同时,每月、每季、每年定期提供“水管家”服务月度小结、季度总结、年度报告,对县级河湖等水质变化趋势进行研判并提供水质提升建议,现场发现重大问题即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以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教授学者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十分看好长三角示范区嘉善片区对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高度重视,入驻嘉善、深耕基层,以“水管家”身份,协助属地政府精准发现问题、专业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相当于给辖区内近2000条河湖都配备了“专家河长”,专业协助地方政府、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履职尽责,让当地政府的治水“第一难事”变得不再难。

  “管家式”服务,全程参与、跟踪销号。2023年1月,我县制定下发《嘉善县水质全域达标镇(街道)建设暨断面“优Ⅲ减Ⅳ灭Ⅴ”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利用2023~2025三年时间,通过“河湖全域排查”“水质全域监测”“运维全域优化”“问题全域销号”,最终实现水质从“断面全达标”向“河湖全达标”“镇域全达标”美丽蝶变。为此,“水管家”承担着小角色大服务。他们将以镇(街道)行政区域为单位,制作《镇(街道)水系一张图》和《镇(街道)水质一张图》。同时根据排查监测发现或上级督查通报,动态更新《问题一张表》,以镇(街道)名义交办镇(街道)内部各责任单位,并动态跟踪水质问题整改闭环(销号)进展。根据年度排查监测情况,“水管家”将编制《镇(街道)水质健康评价报告书》。

  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1~5月,我县17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占比100%,跨行政区域出入境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优秀”。太浦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稳定在Ⅱ类水,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西塘片区新增Ⅱ类水断面1个(荻沼市控断面),目前全县累计Ⅱ类水国控断面2个、市控断面2个。1~5月,嘉兴市72个镇(街道)水质排名中,嘉善县排名前10的占5个,分别是姚庄镇、西塘镇、陶庄镇、干窑镇、大云镇;嘉兴市70个工业园区水质排名中,嘉善县排名前10的有4个,分别是西塘镇工业园区、嘉善嘉兴综合保税区、陶庄镇工业园区、干窑镇工业园区。2023年度,陶庄镇正在抓紧建设全市首个水质全域达标镇。

  推动治水为民解百姓难题。2021年我县列入全省水生态环境修复示范试点县。截至目前,嘉善已累计建成“水下森林”218.11万平方米,生态湿地1.94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0.1公里。按照“水岸同治、共保联治”的思路,“水管家”积极建议、深度参与碧水绕善建设,助力绘就碧水绕镇、碧水绕村、碧水绕园的美丽蓝图,充分展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烟雨江南的诗画水乡风韵,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河湖环境。如在“水管家”建议下,魏塘街道虹桥村北陶浜上演了“变形记”。通过碧水绕村项目实施,原来的返黑返臭风险水体,一跃变为美丽河浜,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不仅成为了附近老百姓平时休憩锻炼的打卡地,更是嘉善“治水为民”的一个样板。

  推动“治水”向“智水”高效转变。多年来,嘉善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河湖面貌持续向好,但部分河道水质波动现象仍有发生。水环境问题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涉及生态环境、建设、水利、水务、农业农村、交通等众多领域和条线。“水管家”优质服务能更好地联动各方、形成上下左右合力;能更有效统筹各类河水、污水、雨水等各部门(单位)数字化平台“大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和壁垒;能更专业用上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手段,推动“治水”向“智水”高效转变。

  “水管家”服务模式是一场特殊的“上门问诊”,不但能就地“看”上“专家号”,还能当场领到解决问题的“药方”。本项经验可在全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各基层地区推广;可结合各地涉水问题特点、财政保障水平等,菜单式选择“水管家”服务项目,通过签约一批“水管家”(家庭医生),深耕基层、服务一线,当好协助地方政府找寻查挖水环境问题的“啄木鸟”和精准治污、专业治水的“水医生”,助力当地政府“治水”向“智水”高效转变。

  开发区(惠民街道)境内设2个国控断面,与上海金山区交界,承担国控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守门员”职责,上游为嘉善主城区和国字号经济发展主平台,影响水质稳定达标的情况错综复杂,成为了当地政府的治水“第一难事”。今年2月,连续多天强降雨后,市河水位高涨、流速加快、水质出现波动,“汛期强度”污染问题敲响了警钟。开发区(惠民)街道“水管家”闻“汛”而动,利用无人船、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以及“浙里碧水”应用场景、惠民街道水环境预警平台等大数据,协助开展排水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目前,我县城区及开发区主要河道如章典史港、大里港、蔡家桥港、日晖桥港、开发区人工河、惠丰港、虹桥港等,一大批排水口整治、河道内源治理、水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展开,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以上。“水管家”也马不停蹄地奔跑在施工一线,通过精准发现问题、专业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让当地政府的治水“第一难事”变得不再难。2021年开发区(惠民街道)在全县率先尝试“水管家”制度以来,枫南大桥、明星路桥国控断面常年稳定在Ⅲ类水。浙沪交界“一汪碧水”中,凝聚着嘉善“水管家”的智慧和力量。

  ■全媒体记者 许燕萍

  通讯员 章小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人文
聚力三个“一号工程” 人大代表助推“示范区”建设
嘉善“水管家”推动示范区“治水”向“智水”转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