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天凝镇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增进民生福祉、净化政治生态“四轮驱动”,实现城镇与乡村振兴、发展与美丽共赢、成果与人民共享,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镇。
聚焦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数读五年
全镇规上企业数、工业总产值迈上“双百”新台阶,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17个、超5亿元项目3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3.56亿元。
嘉善继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之后,又被列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名单,“双示范”叠加效应之下,让嘉善站上了更高的发展舞台,也是天凝镇破茧化蝶的新机遇。站上新起点的天凝镇,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逢山开路?
天凝镇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步伐,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强链、补链、建链”招商,积极主动地融入上海,举办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会,取得较好成效。今年最新的数据报表显示,该镇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8.07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天凝镇以资源优化促进新旧动能高效转换,对印染、植绒等传统产业实施兼并重组。天凝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综合施策、试点先行”的原则,确定干洪公路和天洪公路两侧老工业区块为有机更新试点项目。嘉兴天之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凝镇工业园区有机更新等项目开工建设,嘉兴天洪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兼并、建设并投产。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工业园区有机更新一期项目顺利竣工。植绒产业首个兼并重组企业嘉兴天之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期结顶,董事长周明对此次转型升级深有体会:“植绒产业不变就会被淘汰,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新的先进设备,采用新工艺,将会提升效益、降低成本,也会更有竞争力。”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用地面积47.2亩,建成后将拥有植绒产品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并延伸到终端产品沙发和地毯,预计年销售收入5亿元,年利税7000万元,植绒产业“老树发新芽”。
天凝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雪菜之乡”,“杨庙雪菜”先后获得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商标品牌基地等一批荣誉称号。在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面临诸多问题,雪菜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迫在眉睫。天凝镇通过“并、集、聚、富”四个步骤推动雪菜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12家雪菜生产企业为3家龙头企业,建设2.3万平方米的雪菜产业综合体、700亩的农业小微创业孵化园,将打造成集雪菜种植、生产加工、农事体验、品牌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性项目,持续擦亮“杨庙雪菜”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金字招牌。不仅如此,浙粮、华腾农旅两大农业经济标志性项目相继落户天凝镇,形成粮、猪、油、菜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加速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聚焦绿色生态发展 城乡面貌迎来蝶变
数读五年
高标准完成3个集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省AAA级景区村庄1个、省A级景区村庄5个,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过去五年,天凝镇持续加大市级小城市培育力度,首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成功入选第三轮培育试点,建成南雪塘、杨家渡等16个公园,实现滨水景观、健身广场、城镇公园等开敞空间多点开花。高标准完成3个集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天凝集镇获评“省级样板镇”。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聚焦绿色生态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水乡田园小城市是天凝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面对新的发展格局,天凝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基因、生态环保厚植于天凝镇的城乡发展中。
近年来,天凝镇强势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破难攻坚“八大专项行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喷水织机全域“清零”,温室甲鱼养殖全面“清零”,高压推进全域违建“清零”,全域开展农村及整建制生活垃圾分类。在环境整治中,各村(社区)相继推出各有特色的制度办法,马塔塘村成功创建全市首家省级“无蚊村”,洪溪村被授予省级“无蝇村”“无蚊村”创建试点称号。
天凝镇重点围绕“水”“气”“废”,重拳出击、铁腕整治,“海陆空”全方位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保卫战、歼灭战,让天蓝地绿水净成为常态。2020年,天凝镇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市名列前茅,今年1~9月,天凝镇水质排名位列全市第四。就在今年9月,嘉兴市公布了第二批13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名单,天凝镇名列其中。
今年,天凝镇凝北村出现的野生黑天鹅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新客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的到来,就是对生态环境改善最好的诠释,好水好生态孕育着一场“蝶变”。入秋了,天凝镇蒋村村的两株千年古银杏树也将逐渐披上金黄的外衣,届时,会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有“万亩稻田、千年银杏”美誉的蒋村村寻找“最美”秋天。当然,洪溪村的高浜更是市民打卡的“网红地”,该村滨河绿道还获评首届“嘉兴市最美生态绿道”。一幅幅生态美景,让天凝的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群众所需 增进民生福祉
数读五年
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5%以上,文化广场、天凝书场等一批文化阵地相继建成,6家5A级村社照料中心、12家4A级村社照料中心、天凝镇中心幼儿园等民生实事工程投入使用。
一砖一瓦系民生,一路一桥总关情。五年来,天凝镇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绘就了一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宏伟蓝图。
“目前,天凝镇的新溪景苑、合心花苑、星云湾等5个安置房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天凝镇农房集聚办主任仲昊说,在加快公寓房建设的同时,镇里也将进一步保障房屋质量与安全,确保每一位拆迁安置户早日搬进新房。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天凝镇全力推进“健康天凝”建设,以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机构等上级专家资源共享为依托,启用全市首个乡镇卫生院“医防融合工作室”,积极探索医防融合的慢性病连续性健康管理新机制,促进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全面落地,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凝镇更是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铜墙铁壁,新联村党总支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各村(社区)更是贴心服务,每天安排车辆接送村民前去接种,暖心服务让村民纷纷点赞。
近年来,天凝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不断拓展文化阵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截至目前,投资1亿元的“多彩田园、伴凝前行”美丽乡村风景线和嘉善县抗疫纪念馆正在抓紧建设,不久的将来,生动的抗疫故事、伟大的抗疫精神将在天凝镇继续发扬。
聚焦效能提升 推动共同富裕
数读五年
推进“平安天凝”建设,推进“三治融合”;实施强村计划,22个村抱团受益。
天凝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力,推进“四治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基层“民生议事堂”平台。以党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真正实现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聚民心。
天凝镇深入实施“强村计划”,22个村抱团成立强村“共同体”,推动村级发展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积极探索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推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全县“双示范”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因此,抓好基层人才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天凝镇坚持选人用人导向,以“精准赋能提质、比学赶超竞航、严管厚爱暖心”三大行动为主线,持之以恒推进干部团队建设。同时加快清廉村居建设,完成“清廉五景”文化路线打造,建成一批村级清廉阵地。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高标准推进,天凝迎来了历史机遇最为集中的爆发期,各种优势最能有效释放的窗口期,绿色发展动能培育的关键期。天凝镇将时刻把握“三期叠加”关键期,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推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镇。
全媒体记者 胡引凤 通讯员 曹雯吉 钱佳英
照片由天凝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