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倪峥嵘 丁雯怡
高宇伶 周 频
郝 爽 李 靖
走进姚庄镇北鹤村,穿过荷塘与绿道,迎面是今年新引进的水上卡丁船项目,每逢假日,这里人气火爆,游客在水面飞驰,一边享受速度,一边感受清凉;原本闲置的农房经整修改造,变身精品民宿“逃逸的院子”,白墙黛瓦、落地窗、小庭院,倚河而建,静谧中透出现代感,由杭商旅运营的这3栋民宿,已成为沪浙游客周末微度假的热门选择。
原生态的江南乡村风貌成就了示范区的优势好生态、好风景、好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拓宽着北鹤村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北鹤村不仅提升了700多亩黄桃的品质,更发展出茄子、草莓等多元种植。如今,北鹤村与企业合作,不仅展示黄桃种植历史,更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黄桃出村进城。去年,仅集体桃林销售额就有近百万元,真正让“一棵桃树”成了共同富裕的“黄金树”。
北鹤村依水而生、因桃而兴。每年春天,千亩桃花竞相盛开,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花海;夏天,绿树葱茏、黄桃满枝,与不远处的露营屋相映成趣;黄桃汽水、黄桃咖啡、黄桃甜品等新“玩法”不断解锁……从“卖果子”到“卖风景”,北鹤村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7万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最原生态的江南乡村风貌,换个角度看,就是“世界级的料子”。今年,示范区启动了水乡客厅“诗画江南,梦里水乡”营建活动,构建“原生态,新圩田,最江南”空间愿景,一批江南乡村成为网红打卡点。
位于青浦区西南部的东厍村河网密布,姚家泾、毛泾河等10余条河道纵横其间,村落民居沿河而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在东厍村北部,一个名叫“阿特麦”的文创产业园坐落于此,曾经的工业遗存,如今成为了一片文化新绿洲。连片的红砖厂房里,陶艺工坊重塑千年崧泽文化的温度;土布扎染区将蓝染纹理和新式皮具工艺巧妙结合,焕发新活力;茭白叶编结坊内,练塘特色农产品化作纤巧工艺品走出国门;农事体验区里,孩子们赤脚感受大自然的温度,触摸农耕文明的心跳……这里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人们在此沉浸于手作之趣,品味工业遗迹与文化创意的共生共荣。
不仅要把生态空间保护好,让市民能够看风景,还要深度挖掘江南文化的内核,能够讲故事,这是示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共识。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写下《思吴江歌》,留下“莼鲈之思”的典故。这位大文学家的归隐之处就在吴江区东联村。近年来,东联村深入挖掘历史资源,2019年,村里建设的张翰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此展示张翰生平事迹,传播莼鲈文化。如今,这座纪念馆已成为长三角研学旅行的重要站点,通过数字互动、沉浸式剧场等现代展陈方式,让千年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作为环鼋荡美丽乡村群中的老牌经济强村,东联村还鼓励村民自主创业。走进80亩的开心农场,田园变身“创新农场”,集自然教育、休闲社交、文化创意于一体,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农业与现代文旅的跨界实验场,不仅显著提升了东联村的土地经济效益和村庄知名度,还有效吸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村民就地就业。开心农场还推出草坪婚礼、观光采摘等一系列文旅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游客。
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南水乡生活的新图景正逐渐绘就,成为一片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实践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