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风雨兼程,硝烟早已散尽。今起,我们走近三位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烽火岁月里的生死抉择,重温那些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热血瞬间。
今年97岁的许民荣坐在藤椅上,指尖缓缓滑过一枚枚勋章,这些勋章承载着31场战役的生死瞬间,也镌刻着他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坚定信念。
许民荣出生于1929年9月,1945年1月投身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他的革命初心,早在小学时代就已埋下种子。当时日寇侵华,全国抗日浪潮汹涌,学校里的爱国主义救亡教育,在他心中点燃了爱国之火。特别是在亲眼目睹日寇的烧杀抢掠后,那份屈辱与愤怒让他毅然弃笔从戎。“这一年我14岁,受不了这种欺负,我想要报仇。”
带着这份决心,许民荣加入姚南办事处警卫队,成了一名战士。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无畏”二字便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抗日烽火中,每次紧急任务下达,他都挺身而出,在枪林弹雨中愈发坚韧。
1945年夏收刚结束,敌人的抢粮队就来了,抢走数十担稻谷。许民荣回忆说,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便临时成立了反抢粮队伍,进行反抢粮战斗。这支队伍武器装备杂,子弹少,没有机关枪,每人只有手榴弹,和敌人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有不怕死的勇气,也有争取胜利的欲望和信念。“发给我的枪是俄式步枪,只有三颗子弹。”许民荣记得,这是他参加的反抢粮战斗中的其中一次。尽管装备简陋,他和战友们仍奋勇作战,最终赶跑敌人,夺回了被抢的稻谷,守住了乡亲们的血汗。
战争从来是步步惊心的生死考验。许民荣在枪林弹雨中三次遇险,每一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我趴在树叉子上,战友说太高危险,我头一动,砰一声,躲过了一枪。”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让人捏一把汗。
生死边缘的呼啸里,更藏着战友间生死相托的情谊。采访期间,他还哼唱起抗战期间的歌曲《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黄又黄,黄桥烧饼慰饥肠……”歌声里有战争年代的艰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常态,酷暑严寒中,战士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抗美援朝期间,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两名小战士护送病员事情。“当时最冷的时候零下41摄氏度,他们抬着重伤员去救护所,在回来的路上,其中一人饥寒交迫冻死了,我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眼泪就流下来了,好小伙子啊。”许民荣哽咽着,“多少年了,想到那个场景我到现在都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硝烟中走来的许民荣,用一生诠释了“无畏”与“忠诚”。他的故事,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前行的力量。他也寄语年轻人,要努力做好各自的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全媒体记者 胡引凤 方 珏
沈坤明 张备源